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文革水浒评论选 > 一个地地道道的投降派——评《水浒》中的宋江雅林 (1975.09.11)

一个地地道道的投降派——评《水浒》中的宋江雅林 (1975.09.11)(1/2)

    《水浒》中的宋江,是农民起义的英雄,还是地主阶级的代理人?是革命派,还是投降派?这是重大的原则问题,不可以不辩论清楚。

    维护封建统治 反对农民革命

    北宋末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一处处动掸,便害百姓”,人民不堪忍受,揭竿而起,“犯上作乱”,到处点燃起反抗的烈火。革命,用暴力反抗封建王朝的黑暗统治,是被压迫人民选择的唯一正确道路。在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两个阶级生死搏斗的同时,统治阶级内部这一派和那一派之间,当权集团和非当权集团之间的矛盾也更加深化了。我们要全面深刻地解剖《水浒》中的宋江,就要看他对这个时代的各种社会矛盾采取什么态度,要看他是拥护农民革命,反抗封建统治,还是反对农民革命,维护封建统治。

    宋江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自幼学儒”,“长而通吏”,脑子里浸透了儒家反动思想,学会了一套维护封建统治的权术。他怀着一片“报国”的忠心,时时想着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得遂“凌云志”。但是,当权既得利益集团“非亲不用”,使宋江这个下层小吏很难爬上较高的职位,挤进当权集团的行列。不仅如此,在统治阶级内部大狗小狗、饱狗饿狗的争斗中,象宋江这类不“当道”的地主阶级分子,还时时有被咬死咬伤的可能。因此,一心往上爬的宋江,事先营就了“狡兔三窟”:一是准备了藏身洞;二是“教爹娘告了忤逆”,免得犯罪时牵连全家;三是安排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逃跑去处。宋江对自己的地位十分不满。尽管他善于“忍受”,但也免不了时常发泄牢骚。一次,他劝武松道:如得朝廷招安,便可投降,“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这些用来勉励武松的话,正是他自己梦寐以求的目标。接着,他怅然地说:“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一下子就暴露出他的忠而见疏、怀才不遇的怨恨心情。

    宋江和当权集团的矛盾爆发,集中表现在吟“反诗”这个行动上。有人说:宋江的“反诗”,表明他决心反抗不合理的现实;从此,宋江开始了革命生涯。吟“反诗”表现了宋江什么样的思想状态?“反诗”到底反不反?

    宋江自“杀惜”流落江湖后,命蹇事乖,不但没能“得进步”,反而成了囚犯,被“文了双颊”,刺配江州。他独自一人,登楼饮酒,眼前的美景和自己的处境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时他心里想的是:“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这里”。为封建王朝效命的忠心不但不被赏识,反而成了个被充军的囚犯,使这个以“猛虎”自喻的宋江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在“不觉沉醉”中,无限心事“蓦上心来”,借酒醉吟诗,把这种心情直接表露出来了。在这里,他根本不是要反抗封建王朝,而是发泄了自己对“当道”的“贼臣”的不满。趋炎附势的“刁钻之徒”黄文炳,把这两首诗说成“反诗”,是因为他一心想通过抱当权集团的大腿,“引荐出职,再欲作官”。他抓住了宋江的把柄,当然要利用这个机会,去报功领赏了。宋江对黄文炳把他的诗定为“反诗”并不认账,他十分委屈,万分恼火。大闹江州之后,他还向梁山起义军头领一再不厌其烦地解释,那是“一时间酒后狂言”,并无反意。可见,宋江的“反诗”并不反,宋江也并不是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

    宋江平时装出一副“爱人”的面孔,惯施小恩小惠,经常给这人买一副棺材板,给那人一点药钱。他的这一套本来是为了笼络人心,掩盖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的,所以当农民拿起武器造反时,他的反动立场就立刻暴露无遗。当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夺了要送给蔡京的“不义之财”后,他出于朋友的私情救了晁盖,但对晁盖等的革命行动却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犯了“迷天大罪”,“于法度上却饶不得”。晁盖等人以梁山泊为根据地,抗拒官兵,不断发展革命事业,他更视为大逆不道。他生怕受到梁山的牵连,所以“杀惜”后出逃,也不去梁山,而去投奔其他地主庄园。大闹清风寨后,宋江闯了大祸,曾“乘兴”投奔梁山。途中收到一封家书,使宋江立刻“迷途知返”,他大哭大闹,骂自己“不孝逆子,作下非为”,没有一点犹豫,连夜开了小差,回到了地主阶级的怀抱。回到家里遭到追捕,他表示宁可吃官司也不上梁山。他污蔑农民起义军是专门“杀人放火”的洪水猛兽,“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他宁可当“囚徒”,不愿当“匪徒”。在充军去江州的路上,他故意绕过梁山,恐怕被山上的人遇见拉去入伙。当梁山起义军请他上山入伙时,他以死相威胁,甚至连枷也不开,怕坏了“国家法度”。他说:“小可不争随顺了,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虽生何益?”看,他仇恨农民革命的反动立场何等顽固!

    宋江和一切政治骗子一样,表面上堂堂正正,信誓旦旦,实际上是个贪生怕死的可怜虫。他甘心充军,不去梁山,是因为“朝廷册立皇太子,已降下一道赦书”,不去躲藏也没有掉脑袋的危险。在浔阳江头,当真的遇到脑袋搬家的危险时,他呼天叫地:“早知如此的苦,权且在梁山泊也罢。”后来,梁山起义军把他从刀口下救出,大闹了江州。此时,虽然他仇恨农民革命的思想丝毫没有变,但是再也混不下去了,“不由宋江不上梁山泊”。宋江最后被逼上梁山,是由于往上爬的希望破灭了,连性命也保不住了,不得已,改换门庭,另搞一场政治投机,这哪里说得上是什么“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呢?

    篡夺领导权 推行投降路线

    宋江上梁山后起了什么作用?有些评论说什么:宋江上梁山后,作了一系列有利于革命、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只因宋江上梁山,才有了“山寨的十分兴旺”,才使全军上下团结一致,等等。

    **教导我们:“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我们要正确地评论宋江,最根本的就是要看他上梁山后推行了一条对哪个阶级有利,为哪个阶级服务的路线,是搞革命还是搞投降。离开了路线这个纲,就丢掉了分析宋江形象的根本标准。

    在农民革命领袖晁盖掌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