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曹操大传 > 第十章 颍州得奇士 许都迎天子(1)

第十章 颍州得奇士 许都迎天子(1)(2/2)

然兵多粮足,却鼠目寸光,生性优柔寡断,现有基业已潜伏着危机,这类人皆不属济世经邦之才。”

    荀彧这番娓娓宏论让曹孟德听得心里甜滋滋的。事实上,曹孟德不过是借荀彧之口说出自己的心思罢了,至少说是验证了自己对董、王、袁、刘之辈的评判。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曹孟德还记得孟子这段至理名言,感觉体内充溢着一股巨大的能量,他喜读孟子的文章,那至深至诚的哲理,那无可辩驳的雄论,使他从小就对孟子的文章一往情深,但他始终不理会孟子的仁义思想。

    “父亲,何谓‘仁’。”十四岁的曹孟德问父亲。

    曹嵩拈须笑道:“为人不忍为‘仁’,‘仁’即善矣。”

    “纣王、始皇、高祖哪个最仁?”

    曹嵩答:“高祖仁,故天下人归附之,纣王、始皇无道,故天下人口诛笔伐之。”

    “父亲,儿认为孔孟的‘仁’虽好,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一位经纶天下的君主单靠仁义持国是万不可能的,高祖初居项羽之下,待时机成熟而一举吞西楚,此乃智术权谋的效力。”

    曹嵩拈须大笑,想不到年仅十四岁的儿子对治国之道有如此这般见地。

    荀彧见曹孟德凝神遐想,揣想他步入了历史烟云之中,曹操的思维方式很独特,他考虑的问题即使到了成熟阶段,也不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先让下属回答,倘若他考虑的内容与属下的回答如出一辙,便用沉默加以认可。

    “荀彧,仁政比之于暴政,其高下不判自明,我倒想听听你对仁政的看法。”

    荀彧答:“昔孟轲力主仁政,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那么,仁政之后前景如何呢?”曹孟德进一步追问。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人民安居乐业,众欣欣然拥戴君王。”

    荀彧的回答是那么专注,可曹孟德的思维空间却在迅捷地转换着。是啊,民以食为天,君王以德抚人,这个亘古不变的常道谁都懂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陈胜、吴广,头上缠裹着黄头巾的农民,他们并不想犯上作乱,他们是为了饥肠辘辘的肚皮啊。想到这里,曹孟德的心里涌起了一陈深深的负罪感,二十八岁被朝廷征迁为典军校尉,铁蹄之下,颖川的荒山秃岭不知埋下了多少为了一碗米而挣扎的冤魂。

    想到这里,曹孟德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安居乐业,以天下为己任,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好像谵语一般,在万籁无声的夜空中。

    曹操又想起了毛玠三年前的那番话:“曹公,依目前形势,不妨奉戴天子,讨伐不臣的诸侯,努力发展农业,充实战力,以争得一番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