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评书三国 > 第六回 拜荆主吕范说婚姻 访乔公刘备施礼仪

第六回 拜荆主吕范说婚姻 访乔公刘备施礼仪(1/2)

    鲁肃从柴桑匆匆赶往南徐见孙权,将周瑜计谋详细告禀。说也奇怪,孙权听了,非但不怪罪周瑜的大胆妄为,反而大加赞许,当即命文人吕范过江作伐,到荆州面见刘备,撮合婚姻。吕范奉了主人之命,整顿起程。途经柴桑,特意到帅府去叩见周瑜,请示他还有什么吩咐。周瑜说,回来时,请大夫先到这里告知一声。吕范下得官船,朝对江荆州而去。船抵码头,系缆登岸,一骑马到辕门叫门:“门上有人么?”

    辕门上的弟兄一看,一个陌生的文人在招呼,看上去很有身价,忙上前问候;“请问大夫尊姓大名。”

    “下官吕范,特从江东到此,欲见皇叔,有要事相告。费心通报了!”

    手下人说声“少待”,往大堂而来。大堂上,刘备正坐在案中双肩耸动,低声抽泣。继刘琦死后,甘夫人又一命呜呼,正如雪上染霜,使他痛彻心肠。边哭边说道,我刘备命苦.数十年来两位夫人饱经风霜,从来过上一天好日子,长坂坡一仗糜夫人赴井而亡;如今时运将至,甘夫人又早早离去。正是“刚要享福,鼻子朝北”。撇下这无娘的孤儿叫谁来心疼、抚育?好不令人伤心!

    诸葛亮在旁竭力劝道:“主公。主母归天在于劫数,不在人意,不必过于悲伤。大业在身,千万珍重。”心想,你这个时候伤心欲绝,过几天你欢喜都来不及。我命城关上扯起白旗就是为你招徕婚事。这几日也应该有回音了。

    就在这时,外面报到:“报禀皇叔,今有江东大夫吕范到此,欲见皇叔。在辕门外叩见。”

    刘备全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心想,鲁肃才走,吕范又到,来往频繁,莫非又是讨取荆州,那索性再哭他一场了。哪里知道,吕范到此报喜不报忧。刘备忙问孔明:“军师,吕范来意如何?”

    孔明想,索取荆州只有鲁肃有资格来,吕范是被我的白旗招魂招来的。必定又是周瑜动的好脑筋,叫我家主公无失伴之痛苦。这回叫他假戏真做,弄巧成拙。因此说道:“主公,亮有些俗事,暂且告退了。”说着起身要走。

    刘备忙起手按住,说:“军师,备正有要事与你商议,缘何便要告退?”

    “主公。亮在此诸多不便。吕范之言,不论好歹,但请主公尽行应承,切莫回绝。”起身走进内堂。

    刘备想,首次鲁肃来,你叫我一言不发只管哭,倒也顶用;今日吕范到,并不比鲁肃忠厚,怎么可以不分好坏,一律应承呢?不知你孔明又要搞些什么名堂出来。不管怎么说,我到底是主,别人的话要分清皂白,辨明是非才能应诺。好允的允,不好允的还得回绝。传命道:“相请吕大夫!”

    吕范上堂,见刘备面有忧色,泪痕未干,上前深深一礼:“皇叔在上,下官吕范有礼了。”

    “大夫少礼,一旁请坐。”

    吕范谢过坐下。刘备开口问道:“大夫今日到此,有何贵干?”

    “闻得尊夫人噩耗。”

    刘备听得吕范提起尊夫人,双泪又涌了出来,“此乃备之不幸也。”

    “皇叔,人死难以复生,不必过于悲伤。恰有一门好亲,故不避嫌隙,特来作媒。”

    “大夫,中年丧妻,已是不幸。岂可尸骨未寒便议亲事乎?”

    “人若无妻,如屋无梁,岂可中途废却人伦?我主吴侯有一胞妹,姿颜姝丽,绝异于众,且是女中淑贤,十分难得。正适宜于侍奉皇叔。如今孙刘两家若能共结秦、晋之好,则使曹操不敢正视东南。如此美事,岂非家国两便,望皇叔勿疑,便请过江就婚。”

    刘备想,这是“美人计”,必是周瑜设下的。待我到得对江,一举擒获,哪来什么美满婚姻。恐怕孙权还不知道呢。便问道:“此事吴侯知否?”

    吕范理直气壮地说:“不先禀吴侯,下官如何敢造次!”

    “备年已半百,鬓发斑白;吴侯之妹,正当妙龄,恐非佳偶。”

    “吴侯之妹,身虽女子,志胜男儿。常言道:‘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今皇叔名闻四海,正所谓淑女配君子,岂能以年齿上下相嫌乎!”

    刘备听到这里,暗想,军师啊,你今日叫我一口应允,真是糊涂了。孙权招亲,是要我的性命。再说甘夫人尚在丧期之中,便忍心入赘东吴?若亡妻有灵,岂不要含冤九泉?我刘备过去对你言听计从,将来也唯命是从,只是今日此事要自作主张了。说道:“吴侯的美意,刘备领了。大夫且在馆中歇息,来日回报。”

    诸葛亮在门后静心潜听,暗自筹划,计谋已成,正自高兴。

    忽听刘备一意回绝,未肯就范。心想,这等好事,求之不得,岂可轻言拒绝!忙令手下报出。

    “军师出堂。”

    孔明款步出堂。吕范被刘备婉言谢绝,正在犯疑。忽听孔明出堂,以为尚有转机,忙起身行礼:“下官吕范见军师有礼了。”

    江东文人,孔明都很熟悉,还过一礼,彼此归座。问道:“大夫到此,必有所谕?”

    “下官奉吴侯之命,前来结朱、陈之好。”

    “哪家的千金?”

    “我主吴侯有一宝妹,年方二九,人称女中将军,才貌双全,欲许皇叔。奈我国太甚爱幼女,不肯远嫁,必求皇叔过江招赘为婿。”

    “我主意下如何?”

    “丧事未毕,不肯谈亲。”

    孔明想,他不肯谈,我肯谈的。这桩事情成功,好处实在多。微笑道:“大夫有所不知,我主新丧佳偶,心甚烦恼。吴侯的美意,我主已允下了,只是丧中议亲,恐人私下讥笑。亮代主允了。”

    刘备想,真是热你的昏,我什么时侯允过这桩事情,要想插言,孔明又道:“大夫,吴侯如此见爱,我等甚是感激。却之不恭,亮择日便请皇叔过江就亲。请大夫回馆舍安歇一宵,来日自有准信。”

    吕范见孔明代主答应下了姻事,暗喜:诸葛亮啊,此番你总算中了我家大都督的计了。凭你刁猾,刘备一到江东,插翅难飞。不要说荆州,便是要荆襄九郡,你也不敢不给,便站起身来告辞而去官驿。

    吕范一走,急坏了刘备:“军师,尔竟差矣!”

    “主公,亮差在何处?”

    “周瑜为了荆州,刚才命鲁肃前来缠绕,如今又遣吕范攀亲,岂有便将孙权之妹许配于我?分明是骗我过江,实施美人之计。周瑜定计欲害刘备,岂能以身轻入虎狼之地?”

    孔明想,刘备虽然昼夜啼哭伤神,神智倒还清爽,周瑜的计,一看就识破。含笑答道:“嘿……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亮之所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莫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

    刘备迟疑道:“既知是计,何必又要去中计?”

    “主公听了,知计者,须要将计就计,此乃用兵之精髓。亮请主公过江就亲,自有妙计在此,只管团圆花烛。保你将孙家小姐安然同归荆州,看他孙权、周瑜如何区处!此乃计中生计,还他一计。”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总是不敢以身试险。刘备想,并不是吝啬一条性命,只因阿斗尚小,我死之后,这汉家天下谁来打?因此犹豫不决:“备不能从命。”

    “主公不去招亲?”

    刘备斩钉截铁道:“不去。”

    “主公不去,亮去!”

    刘备想,噢,原来你见我不要孙家小姐,舍不得放弃这个美人儿。你要去就去。不过你夫人听了就要不高兴了。何况你不是这种贪色的人。刘备用惊异的目光看着孔明,听他到底要讲出什么意图来。

    “主公听了,亮并非去江东入赘。”

    刘备释然。忙问:“军师欲往何方?”

    “回转隆中,逍遥自在。”

    刘备一听孔明的气话,幡然醒悟:嚯哟,军师发脾气了。他要我去江东,并不是单单完好婚姻,而是有其得三分天下的宏图大志,如果违背了他的意愿,或许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机会,那就要抱憾终身了。他若回转卧龙岗,这荆襄九郡肯定保不住。他为了我刘备,放弃了原先清雅幽静的隐居生活,一年之中略地九郡,得兵数十万,粮米盈囤,钱财溢库,以后的日子不知还要好多少倍呢,他叫我过江,必定经过深思熟虑,怎么会给我上当呢?刘备想到这里,已经心平气和,说道:“愿闻高论。”

    诸葛亮见刘备回心转意了,便诱导道:“主公,续娶夫人乃是为了保住荆州。若是此亲不娶,荆州须常要重兵镇守,你我不能身离寸步,何能再图西川,三分天下何时能得?主公娶了吴侯之妹,好比护身金符,周瑜动兵,便有欺上之罪;荆州宛似铜墙铁壁,无人敢取。此名为‘只用夫人不用兵’。主公放心前往,亮命子龙保护,万无一失。亮与众文武在此耳听好消息。”

    刘备现在稹前跋后,局促不安,一百个不愿去江东。一到江东,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亭台楼阁,玩的是古董稀物,用的是金银珠宝,看的是奇花异葩。更有那才貌双全,如花似玉的妙龄少妇终日相伴,饮酒弈棋,舞剑作歌,吟诗答对,斗草赌令,卿卿我我,相依相偎;无数花枝招展的丫环簇拥围绕在旁,真个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讲不完的荣华富贵,道不尽的尊严威赫;如胶似漆,如痴似醉。什么刘关张桃园结义,诸葛军师的三分之说,大汉江山的重兴,统统置之脑后,只愿与新夫人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刘备毕竟出身低贱,况又屡遭颠沛,哪里有过这样安定而又甜蜜的生活,一旦有此际遇,便糊里糊涂地置身江东了。不要说情窦初开的年轻人遇上这种事要昏昏然了,就是年过半百,身负重任的一家英雄也会神昏志迷。说明周瑜的计策何等厉害,何等令人难以自拔!要不是赵云一起前往,倘设有孔明的锦囊妙计,恐怕英雄难逃美人关,要羁留在异国他乡了。

    此刻刘备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心想,军师的话确实是金玉良言,而且有赵云保护。但到了江东,只怕不象你讲的话那么简单。到那时要想缩回来就不可能了。也罢!就算我过去死在乱军之中,今日为了汉家的天下,就赴汤蹈火去走一遭,反正刘家已有一脉香烟,不怕绝后了。因此,郑重其事地对孔明说:“既然军师胸有成竹,那备便去吴中就亲。万一刘备身遭荼毒,请军师辅助孤儿刘禅,共成大事。”

    孔明笑而不答。心想,叫你去江东完婚,正是喜事一桩,怎么竟弄出托孤遗诏来了。孔明收住笑容,与孙乾讲,明日你陪同吕范先去江东面见孙权说合亲事,皇叔择定黄道吉日过江就亲。待主公成亲之后,你便立即回来。有锦囊一封在此,依计而行。孙乾领了锦囊,自去准备。

    来朝,孙乾到官驿见过吕范,便一同过江。船将近柴桑,吕范因孙乾在旁,不便登岸,暗中遣一心腹径至帅府报信,仍往南徐而去。

    周瑜得信刘备在黄道吉日过江,心中大喜:刘备啊,你别想得太美!吴侯之妹的面你也休想见到,就是吴中民女也不会嫁你一个。这回你到了江东,除非用荆州来换,不然叫你老死在江东,永无回去之日!当下吩咐甘宁、韩当、周泰、徐盛、丁奉率-万之众驻扎在码头之上,自己在后接应,等刘备一到,就先擒住他。

    光阴迅速,转眼已到黄道日的前夕。孔明命手下将赵云请到军师府,面授机宜。不一会,赵云已到,急忙上厅见孔明:“军师在上,末将赵云有礼了。”“子龙将军,亮命你来朝带兵五百,全要喜庆的打扮,护送主公入吴,关系重大。领此三个锦囊。船抵南徐,未登岸之时,请开第一个;主公成亲,沉溺酒色,不思回转荆州时,请开第二个;潜回荆州,前有周瑜阻拦,后有孙权的追兵,两路围攻时,再开第三个。前后有序,不可疏虞。其余之事,只须如此如此。

    赵云接过锦囊,贴肉收藏。心想,此番护送皇叔过江,虽不如长坂坡拚力厮杀,其实责任不轻。这三个锦囊不可搞错,一旦错乱,皇叔性命不保。──这次赵云陪同刘备过江成亲,到明年周瑜气绝而亡,又跟着孔明去柴桑吊丧,他简直象个“吃穿老兄弟”,婚丧诸事都有他的份。《三国》中的赵云确实是个精明能干的人。所以,数十年中孔明最重用他。──赵云受命之后,预先点了五百精兵。孔明先命人往东吴纳了聘礼,一切完备。

    次日清晨,文武得悉皇叔入吴招亲,半是欢喜,半是担心,一齐到码头上欢送。四轮车中端坐孔明,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后面是关羽、张飞、黄忠、魏延、马谡等文武。码头上停下一只大号官船,十只便船。船头船尾上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张飞最欢喜说笑,见如此情形便对刘备道:“大哥啊,你这大把年纪还要讨老婆啊?”

    一句话说得刘备满面通红,把头摇得象货郎鼓一样:“啊呀……愚兄出于无奈。”

    刘备虽然听了孔明之言,带了赵云过江,到底还是胆寒的。明知对江就是龙潭虎穴,去了就难以生还了,但为了三分天下,只得壮大了胆去走一趟。见众人已都到齐了,两眼对孔明深情地一望。这一望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我去江东是你逼我去的;二是,我若死在东吴,刘禅就交给你照拂了。故而,十分凄凉地说:“军师,备去了。回来再见吧!”有没有回来还不知道呢。

    孔明见他这个样子,又好气,又好笑,堂堂汉室皇叔,竟胆小到如此地步,被江东人知道了要笑破肚子。便安慰他道:“主公只管过江,亮在此准备迎亲。”

    众文武都拱手对刘备道:“皇叔,再会了。下官不送,末将不送了。”

    “众位先生,列位将军,备去了。”

    刘备与子龙一起下官船,五百精兵到后面的便船上。解缆开船,往江东而去。

    孔明带了文武回进城去,命人四处打探消息。

    赵云进了舱,请刘备坐了。然后吩咐五百弟兄检点银两可曾带足。原来,昨日孔明吩咐赵云要多带银两,过江好办事。因此,每个小兵身上都有足够的银两。这班小兵听说到江东去吃皇叔的喜酒,个个欢天喜地。心想,有吃有喝有钱花,又可以游山玩水,真是天大的乐事。

    前面已抵一个码头,手下进舱报道:“报赵将军!船抵柴桑。”

    “退下!”

    子龙想,军师曾经关照我,柴桑是帅府所在地,周瑜必定在码头有埋伏,要我出船抱枪,站立船头,过了码头再回进中舱。赵云手提甲拦裙,跨出舱去,到船上挺胸而立,传令扛枪。手下把一条丈二鼠白烂银枪送到赵云面前。赵云轻轻地一抱,摆出一个坐马势,既漂亮,又威武。官船顺水而进。

    周瑜一早带了兵将在此码头等候。身旁五员大将环立,一万兵卒四下布满。此时,举目一看,一艘大号官船渐近,两面旗幡招展,一面上书:“大汉皇叔,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徐牧:刘”,还有一面耀人眼目的白缎旗上:“常山赵”三个黑字。这面旗子,字虽然不多,但见了令人胆裂。大船后面十只便船。船头上一员大将白袍银甲,手抱银枪,昂首屹立。周瑜便问道:“哪位将军出战?”

    甘宁见了此旗此人,马上想起火烧赤壁那一仗,在乌林劫饷的一幕景象,好象额头上还在隐隐作痛,忙摇摇头,说道:“都督,以末将看来,赵云在旁,急切难以擒捉刘备,还是暂缓动手。”

    两旁的徐盛、丁奉见了,想起南屏追舟,被赵子龙射断篷索的一回事,顿时望而生畏。听得甘宁已心怯了,他们想,我们的本领不及兴霸,更不是赵云的对手了。也就顺水推舟,说道:“都督,以小将看来刘备过了此关,吴侯必有应付之策。若在这里动起手来,被刘备逃遁,则画虎不成反类犬了。”“是啊,以小将看来,刘备进入南徐,好似身入牢笼,插翅难飞。”两人说着,情不自禁地向后退了一步。

    韩当、周泰见三员年轻力壮的好手都吓成这个样子,自然不敢逞英雄了。周瑜听得三将之言颇有道理,也不敢妄动。心想,既然已经来了,不要操之过急。我只要守在这里,怕他刘备逃走不成!因此看着十一只船从面前缓缓而过。一面命人到南徐打听刘备的消息。

    十一只船从周瑜面前大摆大摇而过。赵云收枪进舱。不一日,船至南徐,手下停船系缆串跳板。赵云暗想,军师曾讲,先看锦囊,然后登岸,否则有危险。因此,赵云来到后舱,见四下无人,从贴肉处取出第一个锦囊,开视之,已知详情。将锦囊藏过,哈哈大笑。传令五百荆州汉军统统登岸,按锦囊之言,吩咐如此这般。顿时,十一条船上只剩下了刘备和赵云二人。

    “四弟何不登岸?”

    “主公,末将命弟兄们登岸,前去购置些必需之物。请主公放心!”

    刘备不知这是孔明的妙计,更不知他们去买什么东西,便和赵云坐谈。

    五百汉军上岸进城,但见市井热闹,轿马纷纷,行人往来不断。这些汉军按赵云的吩咐办事,乱闯店铺。有的到棺材店里去买胡桃枣子,到石灰店里去买桂圆荔枝,弄出了许多笑话。店家见他们不象本地人,就拉起生意来了:“客人们哪里人氏,到此何事?”

    “店家,我等从荆州赶到此地,特来就亲。”

    “荆州哪位贵客?”

    “咱们刘皇叔。”

    店家听说当今皇叔过江入赘,都在猜想,谁家这么大的势力,竟要招赘皇叔?这个小姐也是前世修下的福气,嫁给皇叔。“请问,不知江东哪家的黄花闺秀?”

    “就是吴侯的宝妹尚香小姐,嫁与咱们皇爷。”

    “哦!原来是郡主小姐嫁与皇叔。”

    “正是。”

    “正是门当户对,龙凤呈祥。匹配,匹配。”

    不一会,街道上这里一伙,那里一堆,都围着汉军打听问讯。顷刻间,“郡主嫁皇叔”的消息象生了翅膀一样,一传十,十传百,家喻户晓,满城风雨。你想想看,诸葛亮的手段何等高明,人家周瑜不过是用了条计,根本没有作伐为媒的诚意,他却假戏真做,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这件事。结果周瑜这个场就难收了。四处声张,这只是孔明计划中的第一步,后来还有高招呢!

    这班汉军在大街小巷中乱跑乱嚷之后,带了无数的胡桃枣子,桂圆荔枝,办了一张富贵名帖回到码头上。赵云一一验看过后,提笔在名帖上写下刘备的姓名。然后对刘备道:“主公,请登岸吧。”

    刘备坐在舱中,心乱如麻,路过柴桑时,周瑜的陷害之心已见端倪。虽然孙权的心地要豁达一点,但江东之事全凭周瑜作主,看来此番凶多吉少,有来无回。现在听得子龙召唤,漠然起身,出舱上岸。

    手下从船上带出两匹龙马:一匹是的卢,一匹是鹤顶。刘备和赵云先后上马,按辔徐行。最前面的一个弟兄象捧着圣诏一样,双手护着名帖,其余肩挑手提无数礼品。赵云轻声将孔明的计划大致讲了些,刘备这才心里有些底。一行人穿街走市,兜览风俗人情,倒也不觉路长。不一会,已见前面一座府第,门庭辉煌,气派不凡,便是江东国老乔玄府第。弟兄站定,刘备和赵云下马,手下上前投帖:“请问老公公,此处可是国老尊府?”

    门公是个老公事,听见有人问讯,跑到外面一看,见一人手捧大红帖,十分谦恭,后面数百人手中都有各式礼品。最后两人,一个是主人,一个是大将。暗想,不知是哪里来的豪门贵族,竟然有如此大的排场。忙满脸堆笑迎上前去,问道:“不知是哪一位贵客降临?”

    手下送上名帖,说道:“咱们是皇叔的手下,特意造访国老太公。有帖儿在此,费心通报一声。”

    门公想,久闻刘备在对江荆州。与我家太公素无交往,怎么会到此相访的呢?他按过帖子一看,果然是刘备的名帖。暗忖:我在这儿不是一年半载,宾朋亲友不知接待过多少,只要一看名帖就知道是哪一门亲,哪一处友。可是,荆州的刘备别说没来过,也根本想不到会来。况且为了赤壁的战利,都督与他颇有仇隙。他怎么敢来,真是不可思议。既是一位不速之客,又是一位响当当的大贵人,忙招呼道:“兄弟少待,老儿便去通禀。”拿了大红名帖直往内厅走去。

    乔玄年过六旬,须发皆白。年轻时与曹操一殿为官,颇为深交。只因见他作事奸诈,包藏祸心,便辞官归隐,与江东结为亲家。江东上下敬他德高望重,和善好侠,所以倾国之人无论大小都称他为国老。在这里,既无官场之扰,又无衣食之忧,镇日无事,身闲心清。今日,他穿着旧时朝廷的官服,坐在厅上自艾自叹:“先少又壮,壮而老;光阴迅速似白驹过隙,瞬间便苍发盖首,白须遮襟。”

    他在想,人生在世就象做一场梦,少壮时期的所作所为宛如目前,却已经几十年过去了,变成了一个老耄无能的人了,只怕弥留人世的日子是不会长了。“老汉姓乔名玄,字松山。膝下无儿,只生两女:长曰大乔,许于伯符为妻。孙策夭寿身亡,大乔守节抚孤;次曰小乔,嫁于公瑾为妇。周郎量狭德少,亦是取祸之道,思想起来,好不令人烦恼!唉,这大把年纪理应寻欢作乐,以享天年,何必自寻苦恼,啊,哈……”

    乔玄年事虽高,但爽朗无忧,精力尚好,最大的心事不消一顿饭的工夫就平息了。他想,我的福份也不算小了,大女婿孙策乃是一国之尊,虽然已亡故,大乔却不必担心自己的归宿;小女婿是江东大都督,位极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