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评书三国 > 第一回 伏虎将孔明赞五常 饮鸩酒鲁肃拼一死

第一回 伏虎将孔明赞五常 饮鸩酒鲁肃拼一死(1/2)

    话说赤壁一场大火,烧得曹操百万人马一兵一卒全无,只剩二十七人,犹似丧家之犬,败走华容小道,又被关将军拦住去路,真是九死不得一生。孟德诉说故旧之情,苦苦哀求君侯放其一条生路。关云长素重信义,不忍加害,龙刀下放走曹操诸人。等曹操一走,云长顿觉茫然,心想,军师果然料事如神,分毫不差。如今我两手空空回去,有何面目再见大哥、三弟和军师呢!那边虽然做了个天大的人情,这里却犯下了难赦的罪责。此事若以军法论处,我等父子、主仆三人的脑袋也难抵补。倒不如死在这里,免得回去受辱!云长想定主意,已从腰间抽出三尺青锋,欲向颈项刎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前面马蹄得得,飞来一骑一兵,高声叫喊:“大汉军师有令!”说罢,丢鞭下马,来到君侯马前报道:“报禀君侯,军师有请。”

    “嗯……?”云长想,发令之前,军师已料准曹操必走此路,而且我必放曹操。故而他怕我自寻短见,特命手下赶来相请。既然军师以礼相请,那就回去再说。他一边慢慢地放下宝剑,一边还在沉思:并非我关羽贪生怕死,大丈夫视死如归,何惜一命!只怕死在这里,军师以为我畏罪自尽,被天下人耻笑!云长想到这里,便将宝剑入匣,说道:“回复军师,关某随即便到。”

    手下跃马扬鞭,复命军师而去。

    关平、周仓已经惊出一身汗来。见云长放下宝剑,这才放心。两人额手相庆道:幸得手下及时赶到,方免大难。

    云长检点三军,带了三千弟兄,五百校刀手,二十关西汉以及关平、周仓,回转樊口山大营。

    且说樊口山。赤壁一仗,所获战利不计其数:江边战船和木筏,逶迤数里之遥;粮米堆积如山,恰似城墙一般;降兵擢发难数,拥得水泄不通;文武手捧将令,个个喜气洋洋。还有那汉兵,因为获此大捷,人人笑泪交流,欣喜若狂,手舞足蹈,雀跃山呼。那刘备早已眉开眼笑,心花怒放:从此我兵广粮足,财大气粗了。更有一个骇人听闻的喜讯:张翼德生擒奸贼曹操!满城风雨,四下传闻。确是大快人心!唯有孔明神态自若,不动声色,依然是羽扇轻摇,不慌不忙。

    刘备听说张飞捉住了曹操,忙问道:“军师,我家三弟捉住曹贼,果有其事否?”

    这个意外的消息也确实在孔明的脑海里掀了一阵小小的水花,但他马上平静了下来。心想,要是张飞在葫芦谷就把曹操擒获的话,那就没有走华容道的事了,也就更谈不上关云长放曹操了。我曾许过一愿:曹孟德不走华容道,十里跪接,敬酒三杯。跪接是小事,捉了曹操就坏了皇叔的三分天下,这是大事啊!因此,孔明对刘备的问话,不置可否。传令道:“来,与我去打探三将军擒曹之虚实。”

    “是!”

    这里小兵去探听消息。那边过来一骑马,报进大帐。孔明吩咐传见。手下进帐。孔明问:“可曾见君侯否?”

    “小的到华容,见君侯已在归途之中。关照随即便到。”

    孔明听了微微一笑:可见刚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我料定张飞无法捉住曹操,可不是么?捉了一个假曹操,竟还糊里糊涂!何以见得?云长行色匆匆,已在归途,说明曹操从葫芦谷得脱以后,慌不择路,进投华容小道而来,却被云长拦住,又放了。否则张飞捉了曹操,云长不见他到,岂肯擅离信地,不宣而至呢?这里孔明已知虚实,放下了心。一声“退下”。手下退出。

    再说刚才那个小兵飞马赶到张飞马前,见囚车外边用罩子封得严严实实,看不到里边。便对张飞说:“三将军,小的奉军师之命,欲见一见车内可是曹贼。”

    张飞此时满心欢喜,哪里有这个心思同他说话,回答道:“怎么不是曹操!你去同我家老师讲,老张自己都没有看过,稍停停押上大帐一起观赏便了。”──好象猴子耍把戏,还要请大家观赏呢!

    小兵被张飞一口回绝,转身去复命军师。说,三将军自己也没有过目,等一会押上大帐一起看。

    孔明暗暗好笑:是真是假全在本军师腹中。这阿戆瞎猫拖了死老鼠,还要沾沾自喜呢。

    现在,大帐上文武陆陆续续已到齐,孔明传令升帐。顿时金鼓齐鸣,炮声响亮。文武归班站立两旁。──《三国》中,描写孔明的用兵是只发令,而不收令的。不能说是有始无终,也不是漏洞。因为一收令,势必又要将前文中的内容重新复述一遍,既冲淡了书情,又嫌聒噪。故而,一般没有新奇内容的收令,只是一表而过。前面在“火烧博望”这回书里,张飞立下军令状,驻守在安岭道,被夏侯惇逃回许都,因为要表述诸葛亮收服张飞,因而收过一次令。此番火烧赤壁,华容放走曹操,情节起伏跌宕,所以也要在收令上多花些笔墨。

    孔明与刘备从寝帐跨到大帐,皇叔在右首里坐定,孔明端居中间,帐上一片肃静。今日帐上的气氛看来严肃,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脸带微笑。人人有功,皆大欢喜。孔明一声吩咐缴令,大家按着接令的顺序上前缴令。

    第一个是赵云,二十一日,劫到饷银车四百辆,饷银二千万两;二十二日,南彝陵道上收到降兵四十万。孔明收令,记大功两桩。子龙谢功,退过一旁。

    第二是毛仁、苟璋,劫到大粮一百七十万石。孔明收令,记大功一桩。毛、苟谢功,退过一旁。

    第三是孙乾,改扮诸葛亮,与刘封配合默契。孔明收令,记功一桩。孙乾谢功,退过一旁。

    第四是刘封,改扮赵云,吓退吴将甘宁,保护大粮安全运回。孔明收令,记功一桩。刘封谢功,退过一旁。

    第五是刘辟、龚都,在乌林地带改扮曹将张辽、许褚,牵制吴将甘宁。孔明收令,记功一桩。刘、龚谢功,退过一旁。

    第六个是张飞。他满脸堆笑,说道:老张镇守葫芦谷,捉到国贼奸相曹孟德。现在帐外,请军师发落。

    孔明传令道:“来,把曹操押上帐来,”

    张飞撩着长长的虎须,十分得意,高声喊道:“来,军师有令,把曹操这老王八蛋押进来!”

    小兵到外面,把囚车上的罩子除掉,打开囚车门,便把里面的蒯越一把拖了出来,押上大帐。两旁虎威连连:“曹操进帐……呼……嗨……”

    小兵把蒯越朝虎案前一丢,退过一旁。蒯越低着头,双膝跪在地上。

    刘备此时又恨又喜。恨只恨曹操长期以来,独断专行,专横跋扈,欺君罔上,残害忠良。自从被他攻占徐州以来,一心要灭我刘备。尤其是长坂坡,恣意屠杀数十万无辜难民,罪恶滔天,磬竹难书。喜只喜,三弟不孚众望,在葫芦谷一举擒拿曹操,为民除害,天理昭彰。因此,他看着地上的蒯越,咬牙切齿。

    两旁的文武望着蒯越,见他身穿蟒袍,头戴相貂,确是曹操。对他早已深恶痛极,个个怒目圆睁。

    蒯越呢,当然也有点害怕。但想到刘备一向仁慈宽厚,心里倒也轻松得多,指望还能保全性命。

    孔明命他抬头,蒯越缓缓地抬了起来。

    刘备对他一看:啊,不是曹操,乃是当年我家兄长刘表手下的文人蒯越。这是怎么搞的?帐上文武也都惊呆了。

    孔明问道:“翼德将军,此人是谁?曹操在哪里?”

    张飞跨上几步,对地上一看,哪里是什么曹操,这分明是老大王的旧臣蒯越,他也搞不清这是怎样回事,自语道:“咦,那……曹操这老王八蛋哪里去了?”

    蒯越见帐上的人都瞪着眼怒视着他,知道大势不妙,磕头如捣蒜:“军师饶命!皇叔饶命!请看在老大王的面上,饶了下官这一回!下官愿降。”

    刘备想,你倒会讨好我,谁要你降!你既要活命,何不看在老大王的份上,将曹操捉到这里?你是老大王的旧臣,我不来难为你,让军师来处置。

    张飞被军师这一问,怒不可遏,指着地上的蒯越对孔明说:“老师啊,老张中了他的奸计。切不可饶恕了他!”

    孔明想,那还用你教我?老实说,这样的人杀他一百个也没什么可惜,在我手下岂能放过他!孔明一声令下:“来,把蒯越推出大帐斩了!”

    蒯异度这时才真正急起来,心想,早知如此,我何必要替曹操一死呢?他的两眼在帐上张望,可是没有一个理他的,他追悔莫及。

    手下将蒯越推到外面,一声炮响,身首分离。将其首级号令三军。

    张飞见斩了蒯越,叹了口气:刚才做了场美梦。正如军师所言,我是抓不牢曹操的。不过,曹操未抓到,战利品也有些的呀。因此请功道:“军师,老张拿到曹操一领锦袍,一围玉带和一柄倚天,可有功否?”

    当然有功,而且还是一桩大功。这三样东西比金银粮米还值钱。因此孔明记他大功一桩。

    糜竺缴令,赤壁江边拾到黄金白银一千包,记大功一桩;糜芳拾刀枪,无过失,记功一桩;简雍备酒一席,记功一桩;公子刘琦在赤壁江口收到降兵二十万,同样大功一桩……至此,有功者人人登功受奖,皆是喜笑颜开。

    刘备特别激动,见孔明的用兵果然与众不同:文武各尽其能,人人可得大功,精神面貌如此之好,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这一仗把曹操的实力都夺了过来,从此穷刘备的帽子将成为历史陈迹,象矮子登梯,一步高一步了。

    人人有功,唯有一人无功。谁呢?关云长。他和关平、周仓因为放走了曹操,心里很觉负疚,因此都站在帐外。现在听得一件件、一桩桩大功都报完,云长这才手捧将令,带着关平、周仓上大帐。走近虎案,双手呈上:“军师在上,关某缴令了。”

    刘备一看,云长脸上愁云密布,忧心忡忡,与帐上这种既活跃,又热烈的气氛大相径庭。深知二弟的性格,心想,只管放心好了,军师已与我言明,放曹乃是长远之计,明知你要放,故而要你去放。

    孔明把令收回,问道:“二君侯,曹操可曾败至华容道?”

    云长一生不善说谎,实言道:“曹操到此华容。”

    “君侯可曾拿到?”

    周仓想,拿到了曹操还会让你心安理得地坐在大帐上?早就要你十里跪接,马前敬酒三杯了。你军师本领虽好,可是说话太刁。反正我们三人也没打算求你开恩赦免。终究是一死,就马上开斩吧。

    云长说:“被关某放走了。”

    张飞想,二哥真傻,要是换了我,就绝对不说是放走的。上次安岭道被夏侯惇逃走,我缴令时就说没有本领,被他跑掉的。这样,罪名就要轻得多。

    云长明白,这句话说过,孔明就要不客气了。因而手搭剑柄,侧耳静听,只要孔明说军令状在此,他马上就拔剑自刎。

    孔明见云长这种情景,暗暗好笑:红面孔心虚了,惟恐我要提及军令状。其实,军令状早已被我焚化了。幸灾乐祸,那还象个统帅吗?立即笑道:“贺喜将军!恭喜君侯!”

    云长想,果真不出所料,要来挖苦、讥笑我了。在这种时候,哪来什么喜!分明是当着大家的面奚落我。

    孔明见云长仍然站立不动,知道他还不懂自己的意思,明说道:“君侯从今以后五常俱全。”

    五常便是仁、义、礼、智、信。刘备想,军师对他如此赞赏,倒是出人意料。自古到今,五常俱备的人是极少的,即使一个人能做到其中一个字,那也不是容易之事。先生赞他五常俱全,那真是格外抬举了。不知五常俱全怎个说法。只听孔明说道:“尔君侯的龙刀上生平只斩大将,而不杀一兵一卒,乃是君侯之仁也!”

    大帐上所有的人听了都点头称是:这是关将军的德性,从来只杀有名之将,从不枉杀小兵,就是无名大将或求饶的大将他都不杀的。而且对我们十分和善,向来不摆君侯架子。

    “尔君侯保皇嫂,千里寻兄,不忘桃园弟兄之情,乃是君侯之义也!”

    这更是路人皆知,有口皆碑的美闻。俗语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关将军在许都六十三天,养尊处优,任凭曹操怎样引诱,他始终不忘逃难中的刘备。一旦得知消息,他就保着皇嫂,千里迢迅,赶奔古城。一路上历尽艰辛,这是众所周知的。

    “秉烛达旦,一宅分两院,乃是君侯之礼也!”

    虽处龙潭虎穴,叔嫂人伦不乱,这是何等难做到的事啊!曹操别有用心,将他们住在一起。关将军手捧《春秋》,通宵达旦。他与刘备既是弟兄又是君臣,每日晨昏,必要向二位嫂嫂问候请安,礼貌皆到,不敢越雷池一步。每逢大事,先要告禀嫂嫂。常常还要安慰嫂嫂,致使曹操也不得不称他是天下第一大丈夫。

    “君侯受曹操之恩,斩颜良,诛文丑以报私情,乃是君侯之智也!”

    知恩不报,非为人也,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常识。受恩虽重,但英雄气节不改。杀颜、文二员猛将,报曹操一段私恩,未必人人能做到,这体现出关将军的足智多谋。这样,一无牵挂,曹操也说不了他有什么坏处。

    “所缺者一个信也。君侯此番华容释曹,乃是言而有信也!以此五常俱全。岂不要恭贺君侯了么?”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关将军守信放曹,以此功德圆满。看来这个放曹的意思,还是军师的意旨。

    孔明说罢,传令手下斟下一杯美酒。接到手中,走出虎案,亲自送到云长面前,说道:“亮敬君侯一杯。”

    不等孔明说完,云长已经泪湿胸襟。只见他双膝跪地,双手高高接过酒杯,仰面一饮而尽。“谢军师!”

    从这一声“谢军师”开始,关云长真正从心底里佩服诸葛亮了,感到孔明能够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既不妨碍大局,又通情达理,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云长想,此番大战,孙刘联兵,能够以数万之军,战胜百万之师,已经不简单了。结果周瑜烧了曹军,要人没人,要财没财,空有虚名,而军师借江东之力,囊括了一切成果,谁能办得到!我关云长身经百战,胜仗也打过无数,降兵最多万把,比起军师来实在渺小得很。云长扪心自问,顿觉当之有愧。从此,关云长的大纛上要添上“五常公”三个字。关平和周仓在旁也是自惭形秽。手下收过酒杯,孔明双手将关云长扶起,方始彼此归坐。帐上众人见军师如此敬重关将军,既钦佩孔明,又对关云长肃然起敬。孔明一声吩咐“退帐”,大家纷纷走出大帐,回去歇息不提。

    文武退尽,孔明独自在大帐上思量起下一步的部署来。他想,赤壁之战己结束,曹操的家当除了死去了一部分的小兵以外,全部落到了我的手里,刘备的三分基业之势已成。但江东周瑜素来胸襟狭隘,见我们得了这许多便宜,他怎会善罢甘休!必定要向我来索取战利。从目前两国的实力来看,我们已有与江东匹敌的力量。但是,要创鼎足之势,与江东只能和,不能打,要是违背了这个宗旨,也会得而复失,三分天下就难得到了。眼下各方面都已经比过去富足多了,可是还没有地盘。要争夺地盘,就不得不同周瑜交锋。我们与周瑜之间的矛盾也是无法避免的。但要遵循一个原则:冤家只能和周瑜一个人结,与整个江东不能结仇。今后的事情肯定比现在要复杂得多,不是八年十年所能了结的。这就需要见机行事,一件一件地办起来。想到这里,孔明传令大家要抓紧时机,作好准备,把六十万降兵带到荆州东门外三十里,建起一座城,取名叫公安,作为荆州拒敌的大门。然后传令把大营移往油江驻扎。这是因为樊口山地方太小,出兵不便。而油江进退两便,对付江东周瑜十分有利。

    虽然周瑜以数万之众击败曹操百万之军,战果辉煌,凯旋班师回三江口,但如此多的粮饷战利尽被孔明收去,他耿耿于怀,一心要重整旗鼓报此大仇。鲁肃多方劝慰:能将曹操杀退,你大都督更是德高望重,应该早日止息干戈,回去奏功。周瑜哪里肯听,他想,吴侯将这么多的将士交托给我,花了这么大的本钱,要我杀退曹操。可我乃是一家大都督,打了胜仗,却没有战利,这不是一种耻辱么?有什么面目去见吴侯呢?我这次过江,一定要祭河焚舟,与诸葛亮决一胜负。不料,孔明:过去在三江口时,受尽了你周瑜的害,你不过江去找他,他也要来找你了!

    就在此时,外边报了进来:“报禀大都督,今有刘备手下糜竺,从油江到此,奉还粮饷,特来求见。请都督详察。”

    周瑜想,你孔明还算识大体。把曹操的粮饷还我,那我就同你马虎一点。鲁肃在旁颔首微笑:诸葛亮通情达理,真是自己人。周瑜传令相请。

    糜竺到寝帐,见周瑜坐在那里,鲁肃站立旁侧,上前不卑不亢对周瑜一躬到底:“大都督在上,下官糜竺有礼了。”

    “啊,先生坐了!”

    “都督在此,哪有下官的坐处?站立何妨?”

    “吴、刘结好在前,自家人何必客套,但坐无妨。”

    “谢坐!”糜竺坐下。

    “先生到来何事?”

    “下官奉了军师之命,特至三江奉还粮饷。请都督收纳!”说罢,将单子呈给周瑜。

    都督接过单子,心想,这些东西本来都是我的,被你家军师夺了去。如今归回,也是理所当然。聚铁山粮寨共有大粮一百七十万石,曹操大营有饷银车四百辆,白银二千万两,现在你竟过江送粮饷,以我的估计,大粮至少要有八十万石,白银至少要一千万两,这才两下无欺。周瑜低头一看:大粮一十万石;饷银车四辆,银子二十万两。不看则已,一看顿然怒火中烧:我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地大物博,兵精粮足,难道就少你这区区粮饷不成?分明是戏弄我!岂知诸葛亮不做蚀本生意的,这些东西不是白白送给你的,要你用荆襄三郡的代价去换的。要是不派你用场,诸葛亮一粒米、一两银子都不会送你。现在,周瑜抑住自己的怒火,略一思索,把单子往桌上一放,强装笑脸道:“先生,费心回去复命皇叔与军师,多蒙奉还粮饷,来朝本督亲自到油江大营面谢。”

    糜竺起身道:“既然如此,下官告退了。”

    “恕不远送,请便。”

    糜大夫出营到江边,见吴兵早已将船上的粮饷搬上江岸。便吩咐手下驾空船回油江。

    待糜竺一走,鲁肃便将单子拿到手中一看,大粮十万石,只有十七分之一;饷银二十万两,只有百分之一。十分疑惑,便问:“都督,些许粮饷,何必亲劳都督至油江面谢?”

    周瑜想,你实在太老实了。这点东西能动我的心吗?老实说,没有事情,我根本不会谢他们。因此,周瑜把刚才的盘算讲给他听:“子敬,尔有所不知。本督来朝明说道谢,实则今晚布置将令。俟天明,本督驾舟过江至油江大营。预料刘备君臣定然到江边迎候本督,伺机将他们杀死。此乃一计也。”

    鲁肃想,算了吧。孔明在这里许多天,你明里暗里不知想了多少计,尚且未能伤他一根毫毛。如今他回到了刘备那里,关、张、赵三将何等勇猛,虽然我们的大将也是英勇无比,一到岸上,如何敌得过他们?照我想来,诸葛亮不杀你已经是你的造化了,哪里还有你下手的余地!鲁肃自从同诸葛亮交往以来,对他们两人的谋略已经了如指掌。因此忙与周瑜说:“都督,依下官之见,油江之行还是免了吧!”

    虽然三江口的文武对周瑜的才干不敢稍有贬损之意,但对诸葛亮的智谋的褒奖已溢于言表,颇属明显。周瑜对这种潜移默化的意识,当然不会清楚,仍然自以为是,直到芦花荡临终,方才大彻大悟。现在正是气头上,哪里肯认输!回答道:“子敬若不愿前往,便留在三江大营,由本督亲率兵将前去油江相会。”

    鲁肃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