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评书三国 > 第十四回 彝陵招降许褚夺盔 赵云施威孟德御冠

第十四回 彝陵招降许褚夺盔 赵云施威孟德御冠(1/2)

    曹操带领残兵败将狼狈溃逃。十一月二十二日中午时分,前面来到一个三岔路口。丞相在马上抬头观看,只见面前摆着一大一小两条路。左边一条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看起来十分险恶;右边一条足以五马并行,一看就知道是宽阔的大道。曹操想,自从连环舟被烧,弃船登陆以来,一路上节节败退,历尽艰辛,吃足了苦头,但遇到的都是江东周瑜的人马。如今已到荆楚之地,向来是刘家的地盘。刘备自长坂坡大败后,一向在此屯扎人马,以为立身之地,须要防备孔明的埋伏。曹操心里明白,诸葛亮的用兵要比周瑜厉害得多,从前两次的接触中,已可见一斑。我又败到如此地步,兵荒马乱,人心浮动。尤其是人连环舟大火一起,直至现在,不管是文武将士还是我,已经整整两天没有吃过一顿饭了。倘若这个时候杀出一队人马来,也不须象关、张、赵这样勇猛无比的名将,只要武艺寻常一点就足够了,我手下能抵挡一阵的肯定不多了。所以,一定要仔细研究一下,在这种一败涂地的时刻,决不能再走错路了,而且我们也经不起大的冲击了。丞相传令停队。败下阵来的约摸四十七万曹兵,前前后后,零零落落,足有数里路长的队伍一齐偃旗息鼓,渐渐停了下来。丞相带着文武点马来到岔道中间,扣住马匹。曹操传令道:“来!传向导。”

    向导官到丞相马前:“丞相,向导在。”

    “老夫问你,大道叫何地名,通往何处?小路唤作什么,往哪里而去?”

    “丞相听了:大道叫南彝陵,通往荆州;小路是北彝陵,直抵襄阳。”

    “南北两道都称彝陵道,通往荆襄两地?”

    “是。”

    “这个么,嘿……”

    曹操想,不管荆州也好,襄阳也好,都是我的管辖地,随便逃到哪个地方都可以。但要考虑的是,这两条道上哪一条最安全,可以避开埋伏。相爷凝神对两边看了一看,难以断定。便招呼道:“列公。”

    “丞相!丞相!”

    “南北两条彝陵,尔等看来走南彝陵还是北彝陵?”

    众文武想,这是个难题了。你丞相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叫我们如何作主呢?如果照了我们的话又要吃败仗,你怪罪下来,我们可担待不起呀!大家都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得把问题上交。问道:“丞相钧意若何?”

    “老夫看来,走南彝陵为妥。”

    文武想,就是嘛。哪有舍弃大路走小路的。老实讲,即使大路上不太平,敌人有埋伏的话,逃跑起来也便当得多;小路上没有敌人也难走。老话说,吃败仗倒楣时,路要走得大。我们都愿意走大路。所以大家一致赞同。

    哪里知道,现在曹操与文武的看法还一样,都要走大道,等到败至华容时,意见就有分歧了:文武坚持要走大道,而曹操却一定要走小道。为什么呢?就因为在彝陵道尝到了苦头。曹操想,诸葛亮用兵如神,知道我吃了败仗总要走大路,故而在大道就有重兵埋伏。因此,哪怕要杀他的头,也要改弦易辙去走华容小道了。而孔明对曹操的脾气摸得很透,知道他吃苦学乖,故而让关云长守住华容,阻截他的去路。用现在的话来说,诸葛亮精通心理学。

    其实,这条南彝陵道从外表看来是大路迢迢,而实际上走不满五里路,里面就同北彝陵道一般无二了。苏州人有句俗语,这是个落水鬼骗落水的地方。当然,站在路口更不可能看到里面是否有伏兵。而埋伏在南彝陵道上有一真两假三个赵子龙带领的三路人马,从里面望到三岔路口清清楚楚,他们想,倘然曹操不走大道,我们不就在这儿白等了?一桩大大的功劳就会丢掉。现在抬头一看,曹兵大队里果真朝这里开过来了。因此,传令大家不得妄动。

    曹操与众文武议定了撤退路线后,连忙传令道:“来,传老夫将令,兵进南彝陵!”

    在丞相马前的二万左右人马起步开路,后面四十余万随后络绎跟上,人山人海,前呼后拥,象潮水一般涌进了彝陵道。

    先头队伍在大道上走了五里路光景,只见两边的山脚向蜿蜒逶迤的路中间伸出来,越走越快,越走越小。队伍无形之中渐渐拉长。曹操心中开始胆寒了,心想,这条路真是可恶之极。早知道这条路是先大后小,我也不会急于选择它了,还应该再斟酌斟酌。现在包括五里大道,一共也走了八、九里了,再回去也犯不着了。只怪我太疏忽,理应预先派人到此探一探,也不至于进退两难。可是,目前来不及了,还是硬着头此往前走了再说。此时小路也走了五里,曹操见两边山上毫无动静,树木森森,杂草丛生,人影全无,倒非常太平。他从万分危难的处境下,能够逃到这种暂安全但又僻静的地方,不觉喜从衷来,突然在马背上放声狂笑起来:“哈……!”

    两旁文武被他的笑声震惊了。心想,我们九死一生逃到这里,前景尚且难料,哭都哭得出,我怎么还要笑?大家不明白他在笑什么。只听他越笑越起劲,笑个不止,便问道:“请问丞相,缘何发笑?”

    “老夫不笑别人。”

    “那丞相笑哪个?”

    “笑那诸葛亮与周郎。”

    “笑他们什么?”

    “用兵寻常,远不及老夫。”

    文武想,败仗吃到如此程度,带出来百万人马,只剩下一小半,还在自我吹嘘,自我标榜呢!可见你不自量力,也是罪所应得。不过,孔明、周瑜的用兵,在哪一点上有欠缺,倒要听听:“请问丞相,诸葛亮与周瑜在何处不及丞相哪?”

    “尔等观看,此处山岭峻险,南彝陵已成羊肠小道。照老夫看来,此地只须两将埋伏,一将在前阻拦,一将在后追赶,你我便成了笼中之鸟,釜底之鱼,何处逃身?如今一兵一卒全无,我等前能进,后能退,一无威胁。足见诸葛亮、周瑜的用兵亦不过如此。要是他们败逃到此,定然被老夫生擒活捉。以此相来,岂不要好笑么?!哈……!”

    原来如此。文武想,这话说得倒很有道理。真是兵至死地而后生。孔明与周瑜真的失算了。不过还是他们失算的好,不然,此处有了伏兵,我们不是都要完结了吗?因此,文武都听得点头称是。

    诚然,周瑜确实做不到这一步,而孔明非但早已预料到,就是曹操最终归结都被他安排好了;他的埋伏还只是刚刚开始呢!

    就在曹操夸口得意之时,右面山上一声炮响,“当!”“啊!”曹操一顿。

    众文武听到炮声,都扭头朝右边山上看去,只见树林之中扯出一面雪白缎子大旗,上面绣着几个墨黑的大字:“常山赵”。自从前番在长坂坡只身闯曹营以来,赵云的威名大震,曹兵曹将都是他的见证人。现在哪能再看到这面大旗呢!个个丧魂魄,呼天号地,一声罗唣:“不好喽!赵子龙来啦!……”

    曹操叫一声“啊呀!”将马一拎,文武跟着直往前面亡命而逃。数十万曹兵惊慌失措,都争先恐后地朝前乱窜。你看,赵云是何等的威风!只见了一面旗帜,已经慌乱到了如此地步。

    山上一声呐喊后,并不见一兵一卒下山,只见一匹鹤顶白龙驹蹿起,马背上坐一员白袍半,遍体银装,白盔白甲,手抱一条丈二鼠白烂银枪,单枪匹马扫下山来。嘴里喊道:“忆昔战长坂,威风尚未减。赵云来也!”

    曹操一面带着文武跑,一面回头对山上看,果然见赵子龙跃马横枪冲下来。心想,幸得我逃得快,否则定遭生擒活捉。

    赵云冲到山下,在路中间一拦,喝道:“曹兵听着,投降者免死!”

    哪个愿死呢?这些被赵云用长枪当路拦住的曹兵,见前面丞相和众文武都逃了过去,还有五万左右的弟兄也幸免得脱。这里近四十万军队到了这个时候,谁敢不降。大将见他都闻风逃循,何况这些小兵!这班弟兄跟着曹操败到这里,个个担惊受怕,人人怨天恨地,肚皮都饿得蛔虫在啄板油了。不要说赵子龙亲自亲自杀来,即使本领差一点的大将,或者来几千小喽罗,他们也打不动了,只得弃械投降。他们想,第一,投降可免死,不必再跟着老贼东窜西逃,至少命可以保存下来。第二,听说皇叔待人宽厚,一日三餐温饱不成问题。所以,从前到后,都放下了武器。就连那些在最后面的曹兵,根本没听到赵子龙的叫声,更没有看到赵子龙从哪里杀来,听得前面传话说遇到赵云,降者免死,一个个都把刀枪丢在地上,乖乖地跪在地上,口称:“愿降哎!愿降啊!……”真是兵败如山倒。

    赵云望着脚直数十万降兵,心想,任何事情都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初在新野、樊城时,皇叔手下只有九百五十个兵,要想招募兵丁凑满千数,可竟然一个都没有招到。我同样是一个赵子龙,今天长枪一荡,毫不费力,轻易得到降兵几十万。往日里要想拉起一支万把人的队伍是何等艰难啊!子龙立即传令:“愿降者与我登山。”

    “是啊!”

    成群结队的曹兵黑压压一片向山上爬去。子龙到山上下马,刘家兵为他放着一只座位,将长枪一插,再把龙马拴在枪杆上。赵云坐定,命手下发放粮食,每个曹兵半升,总共二千石米。现在刘备已是个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了,这二千石米简直算不了什么。他们早已按照军师的吩咐,把大米带来了,用来犒赏这些降兵的。老实说,毛仁、苟璋从聚铁山一下子夺到了一百七十万石,现在被降兵吃去二千石,只能算牯牛身上拔了根毛。曹兵饿了两天,饥肠辘辘,早已耐不住了,现在立即埋锅造饭,又不必匆匆忙忙赶路,从此一劳永逸了。跟了老贼逃命,不知要到何时何日才能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真是不见高山,怎显平地!那末,每人半升米怎么吃得饱呢?是不能完全撑足肚子。但这里也有个道理。因为他们仓促逃命,无暇顾及吃饭,已经两天水米不沾唇了。第一顿吃,绝对不能吃得过饱,太饱了,肠胃很容易出毛病。诸葛亮这样想,降兵经过训练,就是刘家的军队了。既然是自己的军队,就要尽量使他们有一个健壮的身体。这是孔明的高瞻远瞩。这里降兵烧饭不提。

    跟在曹操马后的五万兵卒拚命跑了一段路,不见有人追来,惊魂稍定。他们回头见山上炊烟袅袅连绵数里,知道山上必定是自己的弟兄们在烧饭了。想起香喷喷的大米饭,这班曹兵更觉得肚肠根都饿断了,一个个垂涎三尺,口水涟涟。都在想,赵子龙啊,你做好要做到底,既然要收降兵,为什么不挡得前一点,把我们也拦在里面呢?现在他们有饭吃,我们还在饿肚子。再一想,这不能埋怨赵子龙的,只怪自己两条腿跑得太快了些。所以,大家暗暗在嘀咕:我的哥,下来要是张飞杀出,那我们就投降张飞;要是遇到关君侯,我们马上归降关君侯。谁到我们就降谁。跟着这老王八蛋是没有好处的。--赤壁之战,曹孟德如此大败,军心涣散不能说不是一个主要原因。尤其在茫茫无际的归道上忍着饥饿,受着惊吓,军心动摇,希望有人来解脱他们的厄运,那显然是很自然的了。

    曹操见后面的子龙并不追赶,只是将的兵丁大部分都掳掠了去,感到奇怪。其实并不奇怪,这是曹操还未摸清诸葛亮的意图。莫说在这里,就是到了华容道,完全可以擒捉时,也还是把他放了。这是孔明兴汉的重要一步。目前只要壮大刘家的实力,不要他曹操的性命。这在关云长讨令时,已表述清楚。曹操不懂孔明当时的政治需要,也就不懂子龙为什么不追他了。当然,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曹操也不是没打过败仗。赤壁大火一烧,逃到彝陵道,尚有四十七万人马,还象个样子,现在只剩下七万左右,而且溃不成军,实在可悲得很。丞相回头看到这般光景,不觉长叹一声。

    旁边的文武已看出了丞相的心思,知道他习惯于军伍整肃,浩浩荡荡,即所谓百万雄师。不想弄到如此地步,故而有萧条悲惨之感。他们想,惨虽惨,但为什么还要在不堪收拾的情况下笑呢?因此埋怨道:“丞相,不是我们怪你,本来很太平,被你一笑,笑出了一个赵云;当时在黄州桥时,丞相也是一声笑,笑出了一个吴将太史慈。故而请丞相下回不要笑了。”

    曹操吃了大败仗。本来有气无处出,有火无处发,现在还要把大败归咎在他的笑声上,更使他恼怒万分,大发其脾气:“尔等休得胡说!笑怎么会笑出敌人来呢?这不过是巧合罢了。”

    “丞相,以在下看来,巧合只不过一次而已,哪有次次这样的?”

    “老夫不信。如今再笑一笑,倘然有伏兵杀出,乃是老夫大笑之过;若然并无埋伏,则是众位之差了。”

    曹操想,百万大军已烧得所剩无几了,总归完完大结了,不妨再笑它一笑,可有敌将出来。文武想,你笑也罢,不笑也罢,反正到了这个时候,都由不得我们作主。说道:“丞相请哪!”

    曹操放声大笑:“啊哈……”对四下一看,毫无动静。心想,都是手下这班文武挖空心思,无中生有,我就是不信。说明敌将杀出完全是偶然的,笑到明天也不会有人来了。接着笑道:“并无埋伏。哈……!”

    再对两旁看看,寂静无声。心想,哪里是我笑出来的?全是胡说一通。那末曹操,你笑了几声也就算了,多笑能笑出些什么来呢!这老贼就是这点不好,他笑开了头就没有个收场。其实败到这里,他已无法抑制住一肚子的烦恼和忧愁,来一个破罐子破摔了。只见他将长长的胡须一撩,仰面大笑:“啊哈……!”

    笑声未绝,左面山上一声炮响,“当!”

    “ 啊呀!”曹操笑声戛止,猛吃一惊。众文武怀着惊疑的目光对丞相看看:你可相信否?不笑不来,一笑就来。

    山上杀出汉兵三千。曹兵想,刚才赵子龙已来过了,这下不是张飞就是关君侯。他们一面往前逃,一面回头看。只见山上有一面白旗飘动,上面三个黑字:常山赵。大家又惊又喜。惊则惊,此地到处是赵子龙,打起仗来无人可敌;喜则喜,我们总算可以摆脱这种逃命的处境了。他们想,两个赵子龙,其中一定有一个是假的。但是看不清楚,谁都不敢上前。尤其在听说赵云杀下山来的时候,曹操已经连兵带将逃了过去,谁还敢在此逗留!

    其实,这个赵子龙是假的,他叫何仁。在前面抢饷银车时,因为想出风头,已经吃过苦头了。这回他安守本份了,他觉得只要拦住一些曹兵也就算了。他扫马下山,好多曹兵已经逃过一段路了。

    这班曹兵吃尽了苦头,他们也不管后面来的赵云是真还是假,个个旋转身来,对着何仁一齐跪下求饶:“赵将军哎,我们愿降啊……!”

    曹操回头一看,路上跪满小兵,都弃甲曳兵,请求投降。心想,从来没有送上门来投降的。倘然来将挡在前头,逃不过去,那投降倒还情有可原。他在后面,未必能赶上,却自投罗网,这算什么规矩!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旅途奔波,怨声载道,人心所背,已是无可奈何的了。后面这五万兵要降,就随他们的便吧。曹操十分沮丧地回过头去,正想策马前去,不料马前的二万小兵都站着向后翘着观望,大有弃曹归刘之意。曹操又是一气,他想,背后的兵我无法拉住,你们这些人不是我不让你们走,一路之上不知不会遇到什么样难以预料的事情,人多了胆子也壮一些,还要派你们的用处呢。所以不得不喝住你们。曹操抽出匣中宝剑,对他们厉声道:“谁去投降赵云,老夫立斩不饶!”

    这些曹兵听得后面的弟兄口称愿降,一齐倒戈而去,早在那里彷徨、绯徊了,他们怨自己跑得太快,无法从丞相面前过去,呼得再多吃些苦头了。现在呼得曹操发怒,只好仍旧往前走去。

    何仁收了五万降兵,回上山去,照倒每人半升米,埋锅造饭,烧得热气腾腾。何仁望着曹操,只见他带着残兵败将闻风而遁。

    曹操想,此番虽然丧师败绩,但也摸到了诸葛亮用兵的破绽。既然有两个大将阻截,为什么不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前后夹击呢?这不是一个明摆着的破绽吗?一左一右,我们前能进,后可退,绝对不可能置我们于死地。可是,我的百万家当都被他们洗劫一空,就象螃蟹一样,爪牙都被斩去,光剩下一个身体了。当初要调聚这些人马,障碍重重,可是完起来是这样地迅速,以至不可收拾。没有几天工夫,已经全军覆灭了。真是命运不济啊!想到这里,不禁潸然泪下。

    就在此时,只听得前面人声喧嚣,刀枪纷纷,杀来一彪人马。丞相对众文武道:“老夫笑也有埋伏,哭也有埋伏。”--你们一定要说是笑出来的,怎么哭了也有敌将杀来?

    文武想,敌将从左右杀出,我们还能前进后退。如今从前面杀来,倒是无路可走了。大家勒马止步,要想看一个究竟。走近一看,不是刘家的旗号,却都是一色的曹字旗,原来是自己人的军队。到此绝境,竟然还有自家人马杀来,大家总算稍微放了一点心,情绪也轻松得多了。对曹操说:“丞相,到底要哭,一哭便哭出了自己人。”曹操对他们不置可否地笑了一笑。

    前面来的是哪路人马呢?便是痴虎大将许褚。许仲康自从失去饷银车之后,估计曹操已退出战场,逃奔荆州了。因此他带着这些曹兵赶奔荆州。半途之中,闻说丞相尚未逃出包围,心想,照此看来,丞相必定处境危险。我是他的护卫心腹,应追随左右,救其脱险。所以,重又带了小兵兜抄小路赶回赤壁。不期在此相遇,百感交集,悲不自胜。他跑马来到丞相的马前,架起大刀,拱手道:“丞相啊!末将许褚相救来迟。”

    此时曹操看见许仲康,就象受屈的小人见了有力的帮凶哪,哭丧着脸诉说道:“仲康,你竟来了!你看老夫败到如此地步。--你的饷银车到哪儿去了?”

    “丞相啊!饷银车在昨天清早,遇到赵子龙,被他抢夺去了。”

    曹操想,又是赵子龙!我的这点家当大部分都葬送在他的手上。因此,长叹一声:“唉!刚才老夫也遇到了两个赵云,数十万人马全被他招降而去。众将无能抵抗,要是仲康在此,还能抵抗一番。”

    曹操在众人面前把许褚这么捧一捧,谁知仲康乃是鲁莽之辈,听丞相这么一讲,顿时头重脚轻,云里雾里,有点飘飘然。虽然他最怕的就是赵子龙,当阳道被他一枪钻打得口吐鲜血,此事忘记犹新,如在目前,但赵子龙不在这里,他毫无顾忌,心想,乐得在众人面前吹吹牛,说说大话。他便不知高低地对曹操说:“丞相,这班文武都是饭桶,没得用的!要是赵云杀来,我许褚就没有给他这么便当!”

    毕竟是阿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