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评书三国 > 第九回 奔单骑曹操临大厄 保散财糜竺遇敌人

第九回 奔单骑曹操临大厄 保散财糜竺遇敌人(1/2)

    许褚押着车辆刚刚离开陆营,吴家兵将就驾着一百二十辆战车,从后营冲到前营,势不可挡,翻腾着的火球从左右两营向中军营滚来,整个一座陆营陷入一片火海。守营大将早已跃上马当先谋求生路去了。曹兵四散而逃,包头鼠窜。连环舟上逃下来的文武将士和陆营里逃出来的兵将汇聚在一起,统统拥往赤壁左山避难。

    曹操在小船船头上看到陆营也全都烧光了,十分伤感。张辽在旁安慰道:“丞相不必悲伤,你看文武将士全在赤壁左山之上。丞相登岸吧。”

    曹操抬头一望,果然,左山上的人马象乌鸦似地都栖满在那里,心想,这场大火肯定把他们吓破了胆,在伸长了脖子等我回去,那末,就照文远的话,上了岸再说吧,“文远,你我登岸吧。”

    张辽放下板桨,提起大刀,搀扶着曹操踏上江岸。他说,丞相,我先走,你跟在我后面。文远对江滩上看了一看,朝岸上走了一个弓背形,然后笔直向前。

    曹操想,笔直上去不是很方便吧?何必去兜那么小圈子呢?

    其实,这是张辽细心。因为江滩与海滩相仿,都是淤泥屯积的地方,被东风一吹,表面上一层已经干得龟裂了,好象很坚实,实际上下面仍然是稀烂的,踩上去就会立即下陷。张辽先看一看,再沿着原先的脚印走,那就稳妥无虞了。而曹操对此一点不懂,自作聪明,想走近路,也没有发觉眼前这段江滩脚印全无,只管走去。曹操一步跨下去,脚下传来“噗”的一声。低头一看,脚背已被陷没了,那末,你就赶快向后缩上去呀!他还不吸取教训,以为偶尔踩上了泥洼,跨前一步就可以拔起来了。要紧第二只脚再跟下去。唯知淤泥表面硬,下面烂。它一点不客气,“噗!”又陷了进去,叫“啊呀”已经来不及了。他想拔左脚,右脚陷得更深;想拔右脚,左脚直陷下去。这时候的曹操真正感到什么叫做难以自拔了!他在淤泥中越陷越深,只得高喊:“文远,文远,快来呀!”

    张辽还一直以为曹操跟在背后呢,因此头也不回在朝前走。现在听得急剧的喊声,回头一望,哎呀!欲话说,倒楣时候喝冷水都硌牙齿,你还要贪走什么近路呢?张文远只好回到老地方。但曹操站的地方他也不能去的,过去的话,同样要陷下去,这是“公平交易,老少无欺”的。张辽只得回到小船船头上,探出上身,两手叉住曹操的腰部,用力把他象拔萝卜似地拔了起来。

    曹操大叫:“哎哟,老夫的靴儿!”

    张辽朝他的脚上一看,两只脚上都没靴了,全都陷进淤泥里了。这就无法取回罗!倒也上了谱,真成了道道地地的赤脚丞相。

    其实,这是说书人在帮曹操的忙。从何说起呢?让他在这里陷掉双靴,葫芦谷遇到张飞时又摘去丞相貂,剥掉蟒袍,这样,到了华容道才能活命。因为关云长见他败得如此可怜,便已手软三分了。如果他仍是头戴相貂,身穿蟒袍,手捧令旗,神气活现,红面孔岂会怜悯他、放他逃生?

    张辽说,你现在没法走路,还是我来背你,走起来快些。曹操想,才一会儿工夫,倒已经被人背了两次。张文远驮着丞相,离开江滩,到达岸上。张辽关照一声:“丞相站稳了。”把他平稳地放了下来。

    曹操穿着袜子站在地上,感觉到这种滋味儿不大好受。张辽见些窘迫之状,说,要不把我的靴子脱下来给你吧。曹操连忙摇手制止道,不要。一则,你穿的是战靴,我穿不惯;二来,你赤了脚不便行军、作战,今天难免还要与敌人交锋,还是先到了山上再说吧。

    这里先交代一下:后来,曹操到了山上之后,由于事情纷乱,急于逃命,靴子的事情也就忘记了;结果一直未曾有工夫,曹操也就一直赤脚到华容道。

    当下,张辽喝住几个在惊慌逃窜的小兵,命他们扶着丞相上山。曹操想,吃败仗吃得丞相变跷脚了,要人家这么扶着走。曹兵搀扶丞相在前,张辽跟在后面。到半山腰,小兵把丞相放下来。山上的地面怪石嶙峋,七高八低,赤着脚站在满是砂石的山破上,更是痛得他龇牙咧嘴,啧啧叫苦。小兵就近找了一块较平坦的山石,掸掉上面的泥土,请丞相坐下。曹操长叹一声,摆准架子,坐了下去。他坐惯了皮榻子的,不知道坐石头是什么滋味,“通”的一坐,“哎哟!”屁股都要碎成四片了。山石冰冷绷硬,坐在那里并不见得比站着要舒服多少。

    张辽手执大刀站在丞相边上,气喘吁吁,把丞相从连环舟上救到这里,确实很辛苦。

    逃避在这里的文武官员见丞相到此,纷纷上前见礼。

    曹操对四下一看,虽然水、陆两路都已烧光,但文官武将还大多在这里。回头往下一看,山脚下四周聚满了小兵,漫山遍野,密密层层,大约有四、五十万。曹操想,虽然此山暂可歇息,但凉亭虽好,并非久留之地。水、陆两营都完了,只有赶快退守粮队。有四、五十万人马,粮饷保全,就最多只能算输了一半,还有一半实力,足可以作一场殊死的决战呢。然而,此去聚铁山九十余里,靠两条腿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有一匹坐骑,至少可以代步。因此,对四下一望,一匹马都没有,文武也都双脚着地。问道:“列公,尔等的马匹哪里去了?”

    文武们都说,早被先上岸的弟兄们抢光了,连拉车子的马都不剩一匹,否则我们怎会呆在这里不走呢!

    曹操想,这倒要命了。目前最低限度要有两匹马,一匹是我骑,一匹是一员大将骑了保护我一起走。可现在要一匹马比登天还难。

    此时,要想寻觅坐骑的人又何止曹操一个呢!山下也有一个人同曹操一样,急于要搞到一匹战马。谁呢?就是叛将路招。他为了要捉曹操,在连环舟上耽搁的时间长了,等他逃上岸,马匹早就被别人抢得精光。路招想,机谋已破,我已不可能再在曹操手下为将吃饭了。周瑜那里也没有交情,连一个熟人都没有,只怕他心怀嫌隙,不肯收留。还是去投刘备吧,过去早就认识的。但是,要去樊口山,必须有一匹好的坐骑。否则非但跑不了那么多的路,倘使我反叛丞相的消息一传开,肯定有人要来捉我。我打都没有办法打。或许他们已经知道了,正找机会处置我呢。所以,路招非常着急。正在此时,只见陆营右营方向冲来一人一骑,仔细一看,马上的大将是乐进。路招想,乐文谦有点戆的,而且陆路上的大将不大可能知道我已经反叛丞相,待我把他的这匹骗过来。便招呼道:“文谦将军慢走。”

    乐进扣马一看,是路招。便问:“路将军,你一人在些何干?”

    “文谦将军,丞相现在在左山之上,欲朝粮队而去。怎奈无有良马,故命末将下山寻找。请文谦将军将宝马交于末将,待路招送与丞相。”

    略微有点头脑的人就不会上当:丞相要马吗?那很好,我正要到左山去见丞相,我自己骑去便了。但是,乐进确实傻头傻脑,加上曹操一向号令严明威信高,叫谁办的事,谁就得不折不扣办好。听了路招的话,想都没有想一想,居然马上服服贴贴跳下马来。说道:“好,请路将军将此马速速上山送与丞相。”

    “多谢文谦将军。”

    路招跨上马背便走。

    阿戆扛了斧头,步行往左山而去。到半山,见丞相坐在那里。上前参见: “丞相,末将乐进有礼。”

    “文谦将军罢了。”

    “请问丞相,何不速速退往聚铁山?”

    “老夫早有此意,奈何无有良马。”

    “咦!?末将的坐骑不是由路招带与丞相了么?”

    提起路招,曹操立即想到连环舟上的一幕情景,怒火中烧。心想,要不是这厮抢掉我的小船,我早就上岸了。既不会受黄盖的惊吓,也许还能将陆营保住。这个逆贼可恶之至!便问乐进:“尔的马匹究竟怎样?”

    乐进如实讲了一遍。曹操摇摇头,长叹一声:“唉!文谦,尔受了路招之骗了。”

    曹操想,本来还无暇想到这件事,既然乐进提到,那就向大家宣布一下。路招先抢船,后掠马,劣迹昭彰,免得不知情者再上他的当,而且还要全军共诛之!“列公,路招反了。他在连环舟上要生擒老夫去投周郎。”

    “哗--”一阵罗唣。“路招反了!”“大胆逆贼!”“可恶的匹夫!”……

    乐阿戆恨得咬牙切齿。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没有马,大家都只能呆在这里。

    “乓……”随风传来金锣之声。众人回头对江面上一看,只见大批战船冲杀过来。知道是周瑜的大队人马到了。曹操想,他们一登陆,把这座山团团包围,我的大将没有战马,无法交锋。即使他们不冲上山,我们不消几天就会都饿死在这里。得赶快离开这里啊!否则就等死啦!但是马……

    暂且让曹操在山上急一会儿。因为黄盖已在长江里泡了半天了,说书人再不把他捞起来,老头儿要淹死了。其实,曹操还未上岸,黄盖已从水里起来了。

    老将军中箭跌下长江,小船上的二十五名吴兵看得清楚,但是来不及救。等了一会不见老将军出水,料定他已被江水冲走了,只得回到黄盖的大船及三千弟兄停泊的地方,告诉大家,老将军中箭落水,不落不明。三千兵划了一百二十条浪里钻分散在江面上往来穿梭,四处寻找:“老将军哎!老将军哎!”寻找多时,仍旧不见黄盖的影踪。

    黄公覆毕竟是老将,跌下长江时,金鞭已经脱手,左臂上的箭伤在水里一泡,倒也并不觉得痛了,况且头脑十分清醒。虽然年近花甲,不能与身强力壮的年轻大将比力气,但他深谙水性,功底扎实。吸足一口气,就在水下拚命划动,认准了江心方向潜去。他想,如果就在近旁出水,或许连环舟上还有曹兵曹将暗中窥视,施放冷箭,所以要潜得越远越好。但是,我出水之后,一定要有东西被我抓住,否则,就这样拚蛮力游过长江吃不消的。黄盖在下面换了一口水,潜到不能再潜时,方始把气一屏,头一昂,手一压,脚一蹬,浮上水来。头还未曾探出水面,右手先伸上去,在江面上一撩。一是摸摸头顶上有没有东西压住,二是想能不能抓牢一件有浮力的东西。巧了,手刚一抓,就抓到了一样东西。老将军这才把头探出水面,口中的冷水喷掉,睁开双眼一看,原来吊在一条大船的舵上。向四周一望,船上的旗号是“孙”、“吴”。知道是自己人的船。便喊道:“快来相救老夫!”

    掌舵的吴兵被船下的呼救声吓了一跳:怎么水里有声音?他把头伸出艄尖,俯首一看,叫了起来:“哎呀,不好了,黄老将军落水了!”

    叫声唤来了好几个弟兄,问明情由以后,大家动手,把黄盖死拉硬拽地拖上了船。

    这艘是韩当的船,奉命来烧曹操水营的。韩当得知手下救起了黄盖,连忙出舱探视。只见老将军浑身湿漉漉的,白胡须上还在滴水,左臂上翘着一条箭。韩当将他扶进舱里坐定,便问他是怎么中箭落水的。黄盖说,我要活捉曹操时,不知哪个贼将射了我一箭,因此失脚落水,幸好未中要害。现在又亏碰上了韩将军的船只,否则老命休矣。韩当说,那末,我先来给你把箭打掉。黄盖点点头。

    其实,这支箭必须由专门打箭的官吏来打的。大将自己打箭,只能是在刚刚中箭之时,趁血尚未凝结,一下拔掉。现在时间长了,又在水里浸泡了很久,不能随便乱拔了。韩当的三个手指刚搭上,箭杆微微摇动,黄盖就感觉到了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右臂猛烈地颤动了一下。韩当被他一吓,手也一软。拔出来一看,只是一支箭杆,箭头还留在臂内。黄盖痛得接连摇头,白须乱甩,头上泌出豆大的汗珠。韩当连连致歉。心想,我好事没有做成,反而害得得他多受皮肉之苦。现在我自己的军令尚未完成,不能耽搁。便命一队小兵,把黄盖扶上小船,向后方送去,好在都督的大队已经在过来了。

    小兵把黄盖送到周瑜的船上后,都督安慰了他一番。另派一条小船、几名弟兄,把老将军送往三江口大营去。

    一到三江口,鲁肃便命打箭官把箭头取出,敷药包扎。但因这一箭射得较深,伤了筋脉,又加上时间长久,浸泡过水,年纪也大了,恢复能力差,所以这条左臂没有治愈,成了残疾,不能打仗了。反正他年迈功高,孙权也不要他再上战场了,就在后方享享清福,帮吴侯出出点子,过了十二年太平日子。到七十七岁时,刘备为了替兄弟报仇,大举伐吴,江东二分危急,大将死伤无数。黄盖实在按捺不住,再次披挂出战。在连营寨中有一回书,叫做“一箭三老归天”,即黄盖和黄忠、严颜这三位威震一时的著名老将,同时死在一支箭上。

    黄盖此人我已交代完毕,回过头来再说赤壁。

    韩当、周泰各带三千兵去焚烧左右两座水营。水营上本来没有多少兵将,一见连环舟起火,兵败如山倒,人心惶惶,都往岸上逃命去了。但两位都督弹压不住四散的逃兵,不敢临阵脱逃,撤离水营,正希望有人来进攻一下,这样就可以败阵而走,还受军令制裁了。因此,韩、周二老根本没有受到什么阻挡,十分容易地冲过去放火烧营。于禁、毛介得知军营起火,无心抵抗,不战自退,逃到岸上。水营中曹兵统统逃得干净。韩当、周泰见水营已烧得差不多,便冲到岸边,离舟登陆。战马和长武器也都随身带着。二老想,烧掉水营,我们份内的功劳已经有了。但今天这场战争规模庞大,只要有本事,不怕捞不到更多的功劳。在都督心兵这前,都可以上岸去厮杀的。二老上马提兵器,到战场上去寻功劳。

    周瑜统领一万八千军队,大小战船无数,浩浩荡荡地杀过长江,到火势小的地方登陆。周瑜的大纛旗迎风飘荡。都督身披帅盔帅甲,跨上银鬃马,手捧令字旗。大将各执兵刃,跟随左右,吴兵队伍斩斩齐齐,雄赳赳,气昂昂。打胜仗的军队,如虎似狼,愈显得精壮勇猛。战鼓催动,号角嘹亮,炮声咚咚。队伍跟随都督往赤壁左山而来。

    这时,曹操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眼见周瑜已经登岸,但马匹找不到,无法逃跑,更使他坐立不安。突然,听得“哗啷当,哗啷当”的声音,循声望去,只见自己陆营的营墙似纸糊泥垒的一般,一排排地倒下去。原来吴兵用兵车在冲撞营墙。心想,周瑜亏他想得着,把春秋战国时期的东西都用上了。拖车子的是什么牲口,五颜六色的?看不清楚。

    正在此时,张郃倒拖着钩镰枪逃上山来。禀报丞相道,吴兵用一百多辆战车冲撞营墙,我无法抵挡,只得弃营而走。曹操并不怪罪,问:拉车的是什么牲口?答道:都是马,外面套了布套。

    曹操听到一个“马”字,顿时眼睛发亮,看出生路来了!他想,我只需要两匹马,现在看来有好几百匹呢!立即问道:“哪位将军前去劫取马匹?”

    “末将张辽愿往。”

    “小将张郃前去。”

    “二位将军速速前往。”

    二张丢下武器,从腰中抽出龙泉剑,哒……飞奔下山,冲进陆营。恰遇徐盛、丁奉指挥着兵车横冲直撞而来。二张分头拦住两辆兵车。张辽对徐盛喝道:“呔!吴将通名。”

    “大将徐盛。”

    “留下车辆!”

    “若要车辆,枪上领取。”言语未完,一枪已向张辽面门上刺来。

    张辽喊一声:“且慢!”挥剑一挡。荡开徐盛的长枪,趁势跳上兵车,向他脚上就是一剑。徐盛无法招架,为了保住两条腿,只得往车下一跳。张辽夺下兵车。

    同时,丁奉也在与张郃交手。丁奉一枪向张郃当胸刺去。张郃身子一偏,迅速用左手抓住枪杆,用力向下一拖,把丁奉拖下车来。张郃手一松,跳上兵车。

    山脚下的曹兵见两位将军夺得车马,一拥而上。吴兵见大将败退,纷纷丢下车子,四散而逃。如此赤壁之战,东吴大将个个立功勋,人人出风头,唯有这两个倒楣家伙,非但寸功全无,反而丢掉一百二十辆兵车,六百匹战马。如今,两将只好拖枪往江边奔去。

    曹操见二张成功,立即传令:“列公,跟随老夫速速下山!”

    依然有几个小兵象抬一项飞轿似的把丞相扶下山来;文武统统跟着下山。

    张辽与张郃已经指挥小兵把六百匹马全部解下车来,布套统统拉掉。这时大家见了马匹,一片混乱,不论文武兵士,争先恐后,都想尽快捞到一匹马。张辽把剑一举,说道:“不得胡为!让丞相先挑。”大家顿时不敢乱动。

    前三国有三个相马能手:一个关云长,一个刘表手下的文臣蒯良,还有一个便是曹操。丞相眯着三角眼,对这六百匹马来回扫了几遍,见内中有一匹银鬃马,虽则也算是草马,但身高背平,腿细臀圆,可算是矮子中的长子了。曹操立即挑中了它。可是,鞍鞯、鞍轿、踏镫等东西一无所有,全是光背马。小兵去捡了一条军毯,铺上马背。曹操的双手在马背上一撑,赤着脚撑了上去。此马虽然不是龙驹,但也要欺生的,觉得有人骑上背来,好生不乐,便一个羊桩站立了起来。曹操想,吃了败仗,连畜牲都来欺侮我!我败虽败,马上的功夫没有输掉。他双手抓住翎鬃毛,两膝夹马的前肋,一点不慌乱。银鬃马见羊桩甩不掉背上的人,接着头一沉,两只后蹿一蹬,猛地来一个后掀。曹操知道这种畜牲总是这点老花样、老脾气,早有准备。双手把马头项抱紧,双腿钩住马腹,稳如泰山。此马一看前后两招都不行,知道背是个好手,就四蹄立稳,俯首帖耳了。

    此时,文武官员也已按照等级,一批一批地挑好了马,骑上马背。因为有六百匹马,一些偏裨牙将也沾了光,都有了坐骑。小兵把张辽的刀和张郃的枪一一递上。一切准备就绪,等候出发。

    曹操一声命令:“列公,跟随老夫速速退往聚铁山粮队!”说罢,一马当先,向东而去。众文武紧紧追随,曹兵们偃旗息鼓,跑步撤退。

    周瑜刚刚登岸,徐盛、丁奉奔到他马前:“虎驾,我等该死!兵车被劫,六百匹马都被曹将夺走了。”

    大都督很不高兴,一上岸就听到这么一个坏消息。心想,打了这样的大胜仗,人人都有功劳,大家都很顺利,唯有你们这两个宝货,出师不利,非但无功,反而有罪!你们从今天天亮时在七星去上杀错了人之后,一直是这副哭丧的脸。如果这些马不被曹将夺去,曹操肯定逃不掉。若是别人如此,我早就一剑宰了。看在你们是我多年的护卫份上,饶了你们两条命。都督怒气冲冲,说道:“尔等实实地该死!”

    “是。大都督,咱们马上追赶上前,拿住曹操这老王八蛋,将功抵罪!”

    “本督有众将在此,不劳尔等费心。”你们现在正是倒楣的时候,成事来足,败事有余,跟在我身边,连我也要晦气的。“尔等在此看守战船,等候本督归来。”这样不动脑筋的事总不会做坏了吧。

    “遵大都督吩咐。”心想,看守船那是万无一失了。

    俗话说,运来推不开,倒楣一齐来。这两个家伙不知交的是什么运,连船都看不牢。到天亮前,假孔明、假赵云救了偷米的毛、苟之后,绕道回去,路经赤壁江边,徐、丁二将见了诸葛亮和赵云的旗号,心有余悸,吓得充舟登岸而逃。刘家的人胃口通海的,不但曹家的东西要掠,孙家的东西也要捞的,顺手牵羊把他们这些战船连在粮船和木排上,拖了就跑。到天明周瑜收兵要回三江口时,江边一只船都没有了。

    不提徐、丁二将,单说周瑜把令旗一挥,首当其冲,率兵追赶曹操。吴兵杀声震天:“呔!曹操慢走哎!”“捉拿老王八哪!”……

    曹操虽然跑在最前面,但是回头一望,追兵越来越近了,这批拉车子的滑背马毕竟跑不快。曹操想,别说被他们在半路上追到,即使不追上,跟我相差一步,那也糟透了:我逃到聚铁山,他们跟到聚铁山;我逃上山,他们追上山;我还未站稳脚跟,山上的人马也无准备,来不及布阵御敌,那只得放弃聚铁山再逃,这座粮营等于拱手送给他们。此乃谓之走马失地,是兵家之大忌。最好想个办法,把周瑜的军队拦一拦,这样就可以拉开一段相当的距离,我先赶到聚铁山,布防停当,他再追到,那就不要紧了。曹操的一对三角眼骨碌一转,办法有了。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小兵在战场上拚命,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铜钿银子?故而丞相一声命令:“传老夫将令:上至将校,下至兵卒,一概抛弃身上所有的金银,回转皇城加倍补偿。”

    命令一下,大家明白丞相的用意,觉得是个好办法。心想,与其被敌军追上性命不保,还不如丢掉些金银,用金银换一条性命总是合算的,所谓破财消灾也。大家非常踊跃。小兵们身上的铜钿银子是有限的,但也慷慨解囊,尽其所有,文官武将身上的金银玉器要多一点,不分贵贱,统统倾囊而出。顷刻间,雪白的银子,蜡黄的金子,晶莹剔透的玉器古玩,在火光中“刷……”象雨点一般地往地上倾泻。真个是黄金铺路,白银遮道,碧玉点缀。到底是四、五十万的军队,丢下的东西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好一条金碧辉煌的富贵大道!丢掉金银,人马过去。

    背后周瑜紧追不舍,片刻就到。都督在马背一看,熠熠发光,遍地金银。鄙视地一笑:曹操啊曹操,你也真是穷思极想,企图用金银来买倒我周瑜。哼,你也太小看人了!这些金银根本不在我的眼里。为了破你的百万军队,我花去的本钱远远不止十倍于这个价值。只有将你生擒活捉,才能加利奉还于我。其实,周瑜的算盘错就错在这时,贪心不足,要想做大买卖,连自己的本钱也没有捞回。而孔明就与其相反,知道在长江边是捉不住曹操的,华容道上虽然能够稳稳抓住他,但捉了也是有损无益,这把算盘就打得精了。而周瑜认为,只要捉牢曹操,胜过金山银海。而且周瑜还想,这片土地现在都属于我的了,这些金银反正都在我的手掌之中,急什么呢?等我拿到了曹操,回来时只要顺便拾拾好了……哼,你想得太天真了!回来时再想拾,还会原封不动地等待你吗?早就被刘家弟兄拾得精光了!。

    这时候,就在大路旁侧里二里路外的树木之中,埋伏着一批军队,他们在三更之前就守候在这里了。为首者是一位文官,坐在马上。旗帜卷在那里,不知何许样人也。要等事情办妥,才把大旗亮开。但我说书的要先把他说穿的。这就是孔明派在赤壁附近的第二路伏兵。这位文官便是糜竺。糜子仲带来的三千小卒,身上的号衣都反穿着,好象现在新式的两用衫,这是诸葛亮筹划细致:到战场上来捞外快,又是文官带领,自然不可能堂而皇之地干,终究有点危险。而号衣一反穿,曹家、孙家的小兵都会以为是他们自己的弟兄,那就要平安不少。三千弟兄分成三拔,各司其职:一千是保卫队,个个手执钢刀,万一遇到不可避免的敌人,由他们交战厮杀;另外一千是照明队,背上都有两只竹筒,里面插好火把,专门负责在拾金银时照明的。虽然此地离赤壁不远,火光照得通明,但金银大多是细小的,为了拾得干净、彻底起见,还要加上二千只火把照明;还有一千弟兄是拾金队,就是专门拾金银的,每个手中有一块二尺见方的包袱布,都象是变古彩戏法的。

    糜竺还不太相信路上有金银可拾,在马背上暗暗嘀咕道:“奉了军师命令,前来拾金银。”话刚落完,连忙把下巴托住,自己觉得说出来口软,象说梦话似的。但是,军师的锦囊是无可非议的,样样兑现、不容置疑,他命令这么做,只好服从调遣,可心中实在不踏实。吩咐手下:“来呀,去往前边打,路上可有金银。”

    小兵到路边一看了一看,回来复道,金子银子并不见,砂子石子倒不少。

    糜竺想,军师说有金银,那不会错。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就再等一会儿吧。

    突然听见杀声大作,火光冲天。虽然是在烧曹兵曹将,但火势实在猛,在三里路外看火烧都有点心惊肉跳。过了一会儿,听得大道上马蹿纷杂,人声喧闹,如潮水一般地由西向东涌来。从树林里望出动,三里之外的大道上的情景看得清清楚楚。小兵一望,“嗨,曹操!”刘备的手下大多数都认识曹操的,因为是老对手了。只见曹孟德飞马逃窜,后面众文武相随,数十万曹兵前拥后推,争相逃命,溃不成军。忽然,又见这些文武、小兵个个掏袖子,摸口袋,把雪亮的东西唰唰唰唰地往地上抛。糜大夫看着好笑,从心底里佩服孔明军师有道理,把别人口袋里装的东西都算得准确无误。小兵们看得垂涎欲滴,心热手痒。看到曹兵跑完,就迫不及待地要上前去拾。糜竺说,不行,军师的锦囊上吩咐,要等周瑜的追兵过了之后才能拾。小兵不懈地说,江东军队一到,不是要被他们拾光了吗?糜竺解释道,军师锦囊上早已写得明白,说他们不会拾的。“怎么不会呢?金子银子哪个不要!”糜竺说,如果他们拾光,那也没有办法。这不是我们的过错,而是军师的失算。性命要紧,大家不要冒险。我们是从中渔利,只好偷偷摸摸,既要避开曹兵,又不能碰上吴卒,否则要偷鸡不着蚀把米的。正在说话间,听得西边的号声、炮声、杀声、鼓声、马蹿声、步伐声越来越近。汉兵们一看,果然江东的追兵已经到来。大家瞪着眼睛看他们到底拾不拾。

    周瑜已经打定主意,准备得胜回来顺便拾取。但是再一想,我是这样打算的,弟兄们并不知道,他们看到金银自然要拾的。你也拾,我也拾,队伍就散了,怎么还能去追曹操呢。只有发一道强制性的命令,制止这种行为。所以传令道:“来!传本督将令:拿到曹孟德,赏金千两,谁敢在些拾取金银,按军法立斩!”

    传令兵圈马往回跑,边跑边把都督的将令传达下去。吴兵们听见,异口同声应道:“是罗!”打胜仗的军队军纪严明,令行禁止,象铁一样,不比败军那样无法约束。一万八千军队继续前进,金银都在脚底下面踩过,看都没人看一眼。尤其是大将们,本来就不会架好了武器跳下马背,特地去拾一点金银的。

    都督下过令之后,还不放心。他想,尽管我的军队纪律严明,但近二万人的想法不可能全象我一样。只要有几个贪财的弟兄弯下腰去拾一块,就要引起别人眼红,也跟了去拾的。所以,周瑜一手执令旗,一手撩雉尾,在马上扭过身子,回头观望。这批军队全是步兵,周瑜骑的是高头大马,又在踏镫上站了起来,居高临下,看得很清。

    不出都督所料,眼皮薄的小兵确实有的。这么多的金银从脚下踏过,就象触电一样,心里发热。他们想,我们当兵打仗就是为了铜钿银子。如果能拾到一块稍微大一点的金子,可以抵上我们几个月的军饷呢!于是,嘴上答应“是罗”,身子一蹲,手在地上一捞,不管捞到是金是银,是大是小,就往口袋里一塞。

    正好周瑜回过头来看见。本来是斩齐的队伍,突然中间的一个人缩下去,非常明显。都督立即将令旗一摆:“停队!”

    大将们一听,知道肯定有人违令了。

    周瑜圈转马头往后扫去,到这个小兵面前勒马:“呔!大胆不法小卒,竟敢违抗本督将令!”

    这个吴兵刚刚站直身子,见大都督到了自己面前,吓得魂飞天外,连忙把手中的东西丢掉。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周瑜抽出宝剑,“嚓”地一剑,将他挥为两段。在战场上违抗将令,那当然没有什么好客气的。另外一些也拾了金银的,连忙偷偷地掏出来丢掉。有的小兵吓昏了,把身边的金银统统掏出来扔了。扔了以后才想起来,哎呀,这是出兵以前发的饷呀!是我的肉里钱,怎么也扔了呢!但是丢也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