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六 金陵老宅(2/2)

时数之不尽;几处亭馆,一经高手点缀,自有无限风华。雪芹对爷爷特别喜欢的外署文酒宴会的西堂,内院萱瑞堂一侧的西轩,和整个府院半偏的西园,也是格外感到意味深长,心怀亲切。他当时虽然还不能懂得其中的种种事故,但到他长大一些,能读懂爷爷的诗卷时,句句引起了他的回忆和感慨。"读书过日,学射为郎",--意思是读书就是最好的生活,不要追求享乐;生为男子,应当习武--是祖训,也是"家法"(注:所以曹寅也说:"读书射猎,自无两妨。"这除了满洲旧俗、康熙重视的原因外,和他家始祖魏武帝的"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也有关系。)。爷爷把年小的子侄都带到南京同住,一面"命儿读《豳风》,字字如珠圆"(注:此诗作时较早,此为借用。),一面"绳量马道不嵚斜,雁字排栽筑水沙;世代暗伤弓力弱,交床侧坐捻翎花"(《射堂柳已成行命儿辈习射作三截句寄子猷》)。

    儿女们都在这个宅院里长大,他们嘴里无法避免地带上了渡江以南的口音,--这件事雪芹从他爷爷的诗里也能找到感慨的笔迹。还有太祖母的形象,也仿佛能在祀灶诗里看到了:--

    刲羊剥枣竟无文,祈福何劳祝少君;

    所愿高堂频健饭,灯前儿女拜成群。

    当此流年急景,腊鼓频催的大年底下--

    楮火连街映远天,岁行风景倍凄然;

    江城爆竹声何据,一片饧香三十年。

    (注:这正是追溯从康熙二年起在此度岁的三十年来之事。但曹寅作此诗时却料想不到再过三十年的祭灶日,正是他家惨遭巨变的"命下"之日。) 至于府后的西园,那从爷爷因丰润族兄来访而写的诗句就更能得见它的历史:-- 西池历二纪,仍■短檠火;

    薄书与家累,相对无一可;

    连枝成漂萍,丛篠冒高笴;

    归与空浩然,南辕计诚左。

    今夕良宴会,今夕深可惜;

    况从■角游,弄兹莲叶碧;

    风堂说旧诗,列客展前席;

    大乐不再来,为君举一石。

    闲居咏《停云》,遽若恋微官;

    行苇幸勿践,税驾良匪难;

    寸田日夜耕,狂澜无时安;

    恭承骨肉惠,永奉笔墨欢。

    ……

    伯氏值数奇(jī),形骸恒放荡;

    仲氏独贤劳,万事每用壮;

    平生盛涕泪,蒿里几凄怆!

    勖哉加餐饭,门户慎屏障。

    雪芹到后来才明白,这座西池,对他家来说,并不单是一处"外面好看"的游玩之地,里面包含了一部辛酸的家世史,无限的难言之痛(注:这种诗所表达的沉痛的语调,恳恻的感情,所使用的种种字眼,都说明了曹寅是追述家门的事情,骨肉的关系。但有人非说这是"官场联宗的习气",未免太不实事求是了。)。他爷爷从一回到这里来就写出了"艰难曾足问?先后一沾巾"的痛语,不但是回顾,也是预言了他家的命运。

    迨到异日雪芹著书,用特笔隐隐约约点了一点,说:"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批书人在此即批云:--

    “好,写出空宅。”

    “后字何不直用西字?

    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注:皆见《甲戌本》。此为暗写南京织署,与"都中"(北京)的贾府所居之处,已无关涉。但不少读者总是把南北异时之事(素材)误认为一。而曹雪芹笔下却未尝有一丝含混。)

    须知,到雪芹作书、脂砚批书的时候,那老宅果然已就是"空宅"了--因为从乾隆十六年,曹家住过六七十年、诞生了雪芹的这处宅院,变成了乾隆皇帝的"大行宫",长年锁闭,无得擅入,那"大门外"确实是"冷落无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