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三国三十六计 > 二八.将计就计——曹操盛葬关羽头

二八.将计就计——曹操盛葬关羽头(1/2)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和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孙权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孙权问他有什么事,张昭严肃道:“咱们的大祸不远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孙权不解其意。

    张昭道:“您杀了关公父子,关公是刘备结义的兄弟,曾誓同生死。现在,刘备已拥有两川之兵,更加上诸葛亮的谋略,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将领的英勇,一旦刘备知道关羽父子遇害,能善罢甘休么?一定会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我恐怕东吴难于抵御了!”

    孙权恍然大悟,大惊失色地连连跺脚:“哎呀,我是大大失策了!可事已至此,应该怎么办?”

    张昭说:“您不必忧虑,我有一计,可转危为安。”接着就详细讲述此计内容:“现在,曹操拥百万大军,虎视华夏。刘备要兴兵报仇,必定要与曹操讲和。假如两处联兵而来,我们就危险了!所以,我们可先派人把关羽的头送给曹操,以明白显示我们之所以擒杀关羽是曹操的指使。这样,刘备必恨死曹操,西蜀之兵也就不会攻我们,转而攻曹操。我们则坐山观虎斗,然后从中取事。这才是上策。”

    孙权同意张昭的计策,马上派使者把关羽之头盛入木匣中,送到曹操那里。

    曹操因为不久前关羽水淹七军,又大挫曹仁,正坐不安席,看到关羽头颅送到跟前,顿觉解除了心中大患,十分高兴,“云长已死,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啦!”

    曹操话音未落,阶下一人站出来大声道:“这是东吴嫁祸于我们的奸计!”

    曹操定睛看,原来是主簿司马懿。忙问他为什么如此说。

    “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现在东吴杀了关羽,怕刘备报仇,所以才把关羽首级献给您,以使刘备迁怒于我们,不再攻打东吴,而跟我们算账。东吴却想在我们和刘备两败俱伤时,坐收渔翁之利!”

    曹操一拍额头:“你说得有道理。我该怎么办?”

    司马懿献计道:“这很好办。大王可以把关羽首级配上香木刻成的身躯,然后以大臣之礼隆重安葬。这样一来,刘备就不会恨我们,只会恨东吴而尽全力东征了。我们却可以观其胜败:刘备胜则也攻东吴,东吴胜就同东吴一起灭刘备。二处只要有一处被我们消灭,余下那一处也就不会长久存在了。”曹操大喜。立刻召见东吴使臣,收下木匣,又命工匠迅速刻一香木躯体,与关羽头颅配在一起。一切俱备后,曹操率领文武百官,大供牺牲,以王侯之礼隆重为关羽送葬。曹操还亲自在灵前拜祭,并追赠关羽为荆王,派专门官员长期守护关羽之墓。这种葬礼,在魏国,可以说绝无仅有;以曹操的身份和人格,对关羽的尊崇礼敬,也可以说无以复加了。

    刘备闻知,果然只恨东吴,发誓要倾国出动,与东吴不共戴天。

    [评析]

    孙权想嫁祸于曹操,但计谋被曹操手下识破,曹操将计就计,厚葬关羽,使得孙权的计谋破产,刘备还是要与孙权拼命。将计就计的关键是识破敌人的计谋和他们所想达到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反其道而行之,使对手吃苦头,而且往往苦头还是对手自己找的。

    将计就计之例说——崔思竞将计就计洗罪名

    武则天做皇帝后,因为很多大臣心怀不满,因此刑罚很严酷,动不动就满门抄斩。

    一次,有人告发大臣崔思竞的哥哥崔宣谋反,并说崔宣的小妾知道底细,她想告发崔宣,崔宣看到事情即将暴露,便杀掉了小妾,将尸体扔进了洛水。

    朝廷很重视这件事,把案子交给御史张行岌亲自审理。张行岌认真地审查了案子,但查不出任何线索,既不能说有人诬告,也无法证明崔宣没有谋反。武则天很生气,命令张行岌重审,但审来审去,结论仍和原来一样。武则天大怒道:“如果能证明崔宣确实杀了小妾,他的谋反罪状就很明显了;如果找不到小妾,他同样也无法洗清自己的责任。”

    张行岌怕武则天怪罪下来,便去找崔思竞,对他说:“这个案子如果拖下去,对你哥哥和你都不利。当务之急,你们必须找到小妾。”崔思竞也早在为这个案子发愁,于是花了很多钱,招募了很多人寻找这个小妾。可是一连很多天也没有任何消息。但是,他们家里每次商量什么事,告状的人总能很快知道。

    崔思竞把事情的前后想来想去,觉得告状的人不但是有备而来,而且肯定在自己家里安排了同谋者。于是他心生一计:“既然自己没有任何线索,何不从同谋者身上下手呢?”第二天,崔思竞同哥哥商量事情,故意大声说:“应该用200匹绢雇刺客杀死告状的人。”然后他隐蔽在告状人的门前,注视着往来行人。不一会儿,一个人走到门前,向看门人说了几句话,看看行人没有注意他的,便鬼鬼祟祟地闪进门去。崔思竞认识这个人,他是崔宣的门客,温州人,很会办事,崔宣委托他办事就像委托自家人一样。

    果然不久,告状的人又宣扬说崔家的人要刺杀他。崔思竞于是邀这个门客在天津桥见面。一见面,崔思竞就骂道:“你这险恶的畜牲,我们崔家待你这么好,你却出卖我们,如果我们败了家,一定把你也牵连上,说你是同谋犯,看你有什么办法洗清自己的罪名。”然后,他又说:“如果你能找到崔家的小妾,我送你500匹丝帛,够你生活一辈子,否则的话,你也要跟着被杀头。”门客又害怕又后悔,忙向崔思竞请罪,并说出事情真相:原来,告状的人收买了崔宣的小妾,又把她骗出去,藏在自己家里。

    于是,门客带着崔思竞到了告状人的家里,搜出了崔家的小妾。真相大白,崔家免除了一场灭族之祸。

    将计就计之例说——郭崇韬大败彦章

    公元923年,李存勖建立后唐。不久,后梁王彦章击败驻守德胜的唐军。

    唐军退保杨刘镇(在今山东东阿县东北古黄河南岸),仍被彦章四面围困,庄宗李存勖登垒侦察,见彦章挖出重堑深壕隔断唐军出路,便有些轻敌,笑着说:“我知道王彦章的真实用心何在,他无非是想用持久战略使我军陷入困境罢了。”于是率短兵出击,意在使对方的计划落空。

    哪知才出马就遭到王彦章的伏兵截杀,乱箭之下伤亡不少,只得灰溜溜退回本营。庄宗连连叹气,问郭祟韬计将安出,郭崇韬说:“据在下愚见,我军刚刚拿下郓州,彦真却在这里设下重围,分明是声东击西,想将郑州再从我们手里挖过去。而我们也不防将计就计,陛下仍在这里与之周旋,由我率兵数干占据黄河下游,在兵家必争之地广筑壁垒,以接应郓州为名,诱使彦章出兵来争夺,等到他的力量分散我们就有办法对付他了。当然,版筑工程耗时费力,不能一蹴而就,得烦陛下每天派出精兵与他缠斗,使他难以抽身东去,最多十天,我的壁垒就修成了。”

    庄宗深以为然,当即派郭崇韬与毛彰依计行事,借助夜色的掩护悄悄穿过王彦章的封锁线,并沿途驱掠居民,毁屋砍树,渡河之后即昼夜施工,只花了六天时间就在博州东(今山东聊城县东北)筑成了坚固的壁垒。

    彦章闻讯果然率兵赶来急攻郭崇韬,此时正当酷暑,彦章手下士卒不少人中暑猝死,加上攻垒时的伤亡,其人员损失竟然过半。彦章攻垒不克,返回扬齐镇,又遭到庄宗的迎头痛击,终于惨败。

    将计就计之例说——赵匡胤收贿上缴破离间

    五代末年,赵匡胤在后周世宗柴荣手下任殿前都点检,掌握禁军,兵权在握,势力很大。加之赵匡胤有勇有谋,又会笼络部下,所以引起了南唐国主李的注意。李觉得,赵匡胤终究会成为自己的克星,与其日后麻烦,倒不如乘现今事情还没见端倪时就设法除掉他。思来想去,他想出一条离间计。说干就干,他马上修书一封,派使者带上3000两白银前去后周汴梁(今河南开封)活动。

    南唐使者来到汴梁,先去见后周世宗柴荣,说了些照例祝贺的话,然后装作有意无意地问起赵将军。柴荣见使者问得蹊跷,便起了疑心,问使者找赵将军有何事。使者见目的达到,心中大喜,但仍旧装作支支吾吾地说:“没事,随便问问。”

    果然不出李所料,柴荣见状起了疑心,派人暗中盯上了使者,看他有什么活动,特别是与赵匡胤有什么勾搭。当天夜深人静,果然见使者偷偷离开驿馆,向赵匡胤之宅溜去,后面随从们肩抬手提,带了不少东西。暗探见状,忙跟踪过去。

    赵匡胤听说有南唐使者深夜来访,心想:自己与他们素无交往,怎么这么晚了来拜访呢?有心不见,但自恃心地坦然,也没有什么好怕的,故传令接见。使者进来,呈上李书信,无非说些敬仰的话,没有实际内容。赵匡胤心中更加疑惑不解,不知南唐想干什么。等使者献上白银后,赵匡胤明白了:他们是想制造我与南唐私通的假相,以便嫁祸于我,对我不利。既来之,则安之,就这么办!赵匡胤心中有了主意,便淡然一笑,说:“留下吧!回去代我谢你们国主。”使者见目的达到,忙起身告辞,心中琢磨如何完成李交代的第二步任务——为赵匡胤制造私通南唐的舆论去了。

    暗探连夜回宫将这一切报告柴荣,柴荣听后大惊,若赵匡胤真与南唐暗中交往,那可太危险了。但原先从没听说过他与南唐有来往。怎么会有这么一段事情呢?会不会是南唐搞的什么鬼?思来想去,不得其解。最后打算还是看赵匡胤有什么行动再说。

    第二天天刚亮,赵匡胤便来朝见柴荣,把李的亲笔信呈上,并让手下人抬来南唐贿赂的3000两白银。柴荣见赵匡胤此举,心中猜疑顿消,自此君臣二人更加互相信任了。

    南唐使者听到这一消息,心中凉了半截,也顾不上再造什么舆论,忙告辞回国汇报去了。李听说了赵匡胤此举,大叫:“此人果然厉害!亡我者必赵匡胤也!”

    就这样,由于赵匡胤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不为金钱利益所动,顺势为制,使南唐不但没有达到离间柴荣与赵匡胤关系的目的,反而还赔上了3000两白银。

    将计就计之例说——郑板桥审青石

    郑板桥是清朝画坛上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文、字画颇受人们的推崇喜爱。他不畏权势,同贫苦百姓同首共苦的精神也为人津津乐道。

    这年,朝廷派郑板桥到山东范县去做知县。范县一带,恶霸豪绅与地痞无赖互相勾结,狼狈为奸。他们上欺官、下压民。前几任知县都知难而退,调离此地。百姓无处可去,只能忍气吞声。这些情况郑板桥早有耳闻,他下决心一定要把那些恶人好好整治一下,替百姓出出气。而那伙恶霸地痞不知郑板桥的厉害,闻听有新知县上任,就又勾结到一块,商量着要给郑板桥来个下马威。

    他们想在郑板桥上任的第一天,在县衙附近聚众滋事,给郑板桥难堪。县衙附近有个很热闹的集市,是郑板桥到县衙去的必经之路。于是他们就把地点选在那个集市。

    这天,他们早早地跑到集市上。眼看新知县的轿子已到集市那头,人群正躲闪之时,他们乘乱砸了一个卖粥的老汉的粥摊,又打了那老汉一顿。他们这一闹,人们都围将上来,把道路堵了个水泄不通。

    郑板桥的轿子来到跟前,过不去了。郑板桥忙下轿观看。那伙恶人见状,扯了那老汉过来,硬说是这老汉自己砸了粥摊,聚众闹事。郑板桥早知这地方的恶人肯定会与他作对,现在一看这阵势,心里已明白了**分。他不理那伙恶人,很和气地问那老汉他们所说的是否是实情。老汉吓得直发抖,哆哆嗦嗦地把摊子被砸,自己挨打之事说了一遍,但当时很乱,究竟是哪些人干的,他也说不上来。

    郑板桥又问扯着老汉的那伙人,看没看见是谁所为。那伙人生怕说漏了嘴,忙信口胡诌道:“小人们看得分明,这老头儿若不是有意的,便一定是他脚下的青石所为了,它绊倒老头儿,砸了粥摊!”说完,都暗自得意,想看看郑板桥如何收场。郑板桥心里暗自发笑:怕连累自己,却说是石头在作怪!但他还是不动声色,心想这倒好了,你们说是石头所为,我就审审这石头。当即说:“你们既然都亲眼看见这石头作怪,那你们就来当当见证之人吧!来人!把那石头绑上公堂!”

    围观之人听说新任知县要审石头,都觉得挺新鲜,赶到县衙去看热闹。

    郑板桥端坐公堂之上,手指青石喝问道:“大胆青石,为何无事生非?砸了卖粥老汉的摊子,又聚众惊扰本官?快快如实招来!”堂下鸦雀无声。郑板桥又一拍惊堂木,喝道:“顽固青石,犯了罪还不肯招认!来人!给我打40大板!”

    衙役们不敢怠慢,一五、一十打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