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挺经 第五章(3)(1/2)

    挺经 第五章(3)

    与其学李鸿章的精明,不如学曾国藩的高明。曾国藩能成就大事,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比同时代诸人高明。别人要他当皇帝,他不当,不是因为他对大清王朝一味忠诚,首先是因为他清楚形势利弊,未必有成功的把握。

    高明与精明

    曾国藩说:“精明者,譬如至微之物,以显微镜照之,则加大一倍、十倍、百倍矣。又如粗糙之米,再舂则粗糠全去,三舂、四舂,则精白绝伦矣。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好问若买显微之镜,好学若舂上熟之米。”

    ● 解读

    曾国藩说的武断,明朝崇祯帝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继位后,崇祯帝铲除了魏忠贤阉党。骄矜之气溢满胸膛,他顿觉自己是个天纵英明的帝君。一开始,崇祯帝对袁崇焕非常信任,命其督帅蓟辽。满清皇太极因忌惮袁崇焕,于是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满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崇祯帝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但有人认为明思宗杀袁崇焕是因为朝廷内阉党余孽的诬陷,皇太极的反间计只是袁崇焕落狱之因。

    这样,在阉党小人把持了廷议、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无敢为袁崇焕申冤的情形下,崇祯的武断得到贯彻,袁崇焕被解赴刑场处死。行刑那天,袁崇焕毫无惧色,他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袁崇焕卒年四十七岁。崇祯帝真是自毁长城,最终丧身亡国。

    曾国藩初踏社会,血气方刚,年轻气盛,一次,家中为父亲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