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挺经 第五章(1)(2/2)

安地上岸,很不容易。纵观他的一生,大大小小被贬了不下十次,有几次甚至性命攸关。但最终总能逢凶化吉,重新被起用。皇帝之所以信任他,在于他表现出来的“无欲无求”。

    为应对官场难测的复杂局势,曾国藩小心翼翼,时时感到如履薄冰。他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在官场斡旋中,知道适可而止。在与朝廷、与地方官员的交涉中,他一直注意不把事做绝,总是能留有余地。

    同治元年(1862)二月初一,曾国藩记下了一件趣事:整理文件时,看到公牍中刻着自己的官衔,长长一串,嫌字数太多,因而命人又删去十四个字,为自己的盛名“减负”,并作一首打油诗调侃:“官儿尽大有何荣?字数太多看不清。删去几条重刻过,留将他日写铭旌。”趣言中尽显自己的洒脱胸襟。

    宦海中,时作上岸计

    曾国藩说:“予自问学浅识薄,谬膺高位,然所刻刻留心者,此时虽在宦海之中,却时作上岸之计。要令罢官家居之日,己身可以淡泊,妻子可服劳,可对祖父兄弟,可以对宗族乡党。如是而已。”

    1

    卷一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 解读

    孔子提出做人的三个标准,即智、仁、勇,“三达德”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就是聪明智慧,明白事理。“智者不惑”,智在知道、自知知人、见微达变,是明智。这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具有普遍意义。

    春秋末的范蠡可算明智的典型。他跟随越王勾践二十多年,为其运筹谋划,终于灭掉吴国,之后勾践称霸中原,范蠡也备受越王的宠爱,然而范蠡却与家眷乘船到了齐国,一家定居于陶地,经商为业,人称陶朱公。应当说范蠡还是非常明智的,他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免遭了杀身之祸,并成为后世敬仰的“商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