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挺经 第二章(3)(1/2)

    挺经 第二章(3)

    人须摒弃小志

    曾国藩说:“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 解读

    曾国藩认为:明道德、教新民、办好事,这些都是我们分内的事。如果读书不能落实到自己身上,以为上面三项与自身毫不相干,那么读书有什么用?即使能写文章作诗篇,洋洋自得于自身的高雅渊博,其实也只算得认识几个字的放猪仔罢了,哪能称得上深明大理的有用之才呢?

    封建社会,读书人大多追求“学而优则仕”,曾国藩则不以为然。他认为,读书的目的有二:一是进德修业,二是经世致用“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是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是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

    “进德”就是以忠孝节悌仁义礼智信为标准和内容,修身养性。“修业”,就是学习文化知识和诗文作字的技巧,以期能自强自存。曾国藩认为,人各有谋生之路,士人劳心读书,也就是为了“求食谋生”。他提出,真正的读书人是有其终极目的的,那就是经世致用。在当时沉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面前,曾国藩大力强调知识分子读书应该与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的确可贵。他调和各家、吸收众长不是无原则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经世致用。为什么他那么看重四《通》?因为他把这些看做经世的大典。他还认为:“文章之可传者,惟道政事,较有实际。……江陵盛有文藻,而其不朽者乃在筹边、论事诸牍。阳明精于性理,而其不刊者实在告示、条约诸篇。”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传世之作?不同的答案体现着人们不同的人生和价值观念。这段话本身不是什么不刊之论,但它道出了曾国藩的理想和追求。

    曾国藩强调读书须力行,不说空话,“知一句便行一句”。不仅要“常常行之”,还要“事事力行”,办事“宜就所当所务者次第施行,做一件算一件,行一步算一步”。曾国藩一生各方面的成就,都体现了力行的功夫。

    曾国藩虽有其光宗耀祖,显示其“大家风范”的目的,但是,他不希望其子弟成为奢、淫、逸、恶的败家子,期望他们勤于耕读,自食其力;希望他们不为做官而读书,而是做普通的士民,做“明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