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漫漫求索人(1/2)

    漫漫求索人

    世界上本没有端午节,当他抱石自沉,将自己高贵的灵魂、清瘦的身躯葬身江底时,世界便记住了这个寂寞的灵魂,于是诞生了这个新的节日。

    他留给这个世界的,还有忠君爱国的气节、飘逸非凡的才华、端午节的粽子,以及江上的龙舟。

    他就是我国最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字灵均,公元前339年出生在楚国丹阳。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出身贵族,饱读诗书,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屈原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对内同楚王商议国事,发布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对诸侯。

    然而,屈原不是以一个政治家的身份,而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而闻名的。他忠贞的爱国之情、美好的政治抱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使他遭到奸臣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死在了流放地。可以说,在政治上屈原更多的是失意,这种失意又因他的性格而转化为无人理解的痛苦和寂寞。

    他在他的诗歌之中表现出的理想和他在现实之中遭遇的失落,是他一生中无法摆脱的寂寞。他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却没有一个可以和他倾诉的灵魂,没有一个让他施展才华的舞台。他只能在黑暗的现实中沉沦和徘徊,只能向自己的内心苦苦追问,于是,他感到的是更加深刻的寂寞和无助。

    其实,执著于理想,并为此而求索与坚守的人,总是免不了痛苦和寂寞的。这种命中注定的原因和他强烈的个性一相结合,屈原便用生命将寂寞演奏得如此哀艳。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那时候楚国内部有着尖锐的矛盾,内政上有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在外交上有亲秦派与亲齐派的斗争,前者以楚怀王的稚子子兰等楚国贵族为代表,后者以屈原为代表。

    屈原不可避免地与子兰、上官大夫等楚国贵族发生了矛盾,引起了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他们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不察,于是“怒而疏屈平”。屈原被免去了左徒之职,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后来,屈原又回到郢都,正赶上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相会。楚怀王很是犹豫,不去,怕得罪秦国;去,又怕出危险。

    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可是,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力劝楚怀王去,他说:“咱们以前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损失了不少兵马和土地。如今秦国愿意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于是,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去秦国了,正如屈原所料的那样——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的伏兵截断了退路。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于是,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扣留在了秦国,要楚国拿土地来交换他。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楚怀王被扣押,就立太子为新国君,就是楚顷襄王,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