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四章 唯美(1/2)

    第四章 唯美

    世界的意义必定落在世界之外。

    ——维特根斯坦

    哲学特别喜欢完美的、理想的、绝对的、普遍的、总体的东西,这些东西让人踏实放心,让人觉得一切事情都有根据,都有规律,因此世界和生活才是可靠的,才可以安身立命。但是,那些完美的、理想的、绝对的、普遍的、总体的东西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只能想象。哲学给人类想象出来一些让人觉得可以安身立命的根据和原理。不过,哲学的想象与一般意义上的想象有些不同,它不是幻想一些满足心理需要的事情,缺什么想什么的那种,也不是想象一些超现实的奇异事情,什么不靠谱就想什么的那种,哲学想象的是能够解释一切、覆盖一切、综观一切的东西,就是按照最大的尺度去想象的那种东西。只有最大的想象才足够安顿一切事物,这种最大的想象语境就是形而上学,它是理解和解释世界的原理,是关于如何容纳安放一切事物的原理。这一点也使哲学的想象区别于宗教的想象。宗教也是对世界的想象,但它不是为了理解世界,宗教是要为事物建立一种甄别标准,不是用来安顿万物,而是用来驱逐和消灭某些事物,那些不合宗教价值观的事物。如果说哲学提供了理解一切事物的理由,那么可以说,宗教提供了反对某些事物的理由。

    万物的形而上学原理是如何想象和构造出来的?虽然哲学家们所想象的万物原理的具体说法各有不同,但想象的方法论却是一致的,形而上学的方法论是唯美主义,就是说,世界和万物原理是按照美学标准去想象的。这不是因为哲学家对美更加敏感(显然并非如此),而是最为自然而然的一种选择,别的选择才需要特别的解释。哲学家选择了唯美主义标准去构造形而上学,其理由说破了很简单:既然我们没有办法获得关于世界和万物的总知识,而只能去想象,那么,美学尺度就是最让人舒服的,美学标准正是人们最喜欢的生命感觉和生活经验的形式。人们以对称、均衡、循环、多样统一、和谐等唯美标准去想象万物原理,这些美学形式不仅是人们喜欢看到的,同时它们与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比如公正、稳定、安全、生命、丰富和幸福,也是一致的。当以美学标准去想象万物原理,感觉的原则就转换为存在的原则,我们就构造了一个向我看齐的世界,一个让我们安心放心舒服愉快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