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 第四节 荣耻观念深入人心(7)

第四节 荣耻观念深入人心(7)(2/2)

很大的差别。

    具体表现为宽己薄人,即对自己十分放纵,对别人却无比苛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也总是用双重标准衡量自己和他人的所作所为。诚实、忠诚、贞操总是一方要求对方作出的承诺,而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不受上述道德准则束缚。

    当他人无法达到这个道德标准的时候,就会受到这种人的谴责,在他们看来,凡是无法达到这个道德标准的人,都是卑劣的无耻小人。而他自己所需要遵守的道德标准,却远比别人的宽松而容易遵守。

    双重道德标准的结果是导致那些善于要求别人者的道德全面异化:在公共场所被禁止、甚至谴责的事情,暗地里却被纵容和怂恿;自己能做,甚至乐于做的事情,却拼命阻止别人去做……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他不得不将自己置于别人之上,并学会奴隶主控制和奴役奴隶的本事和手段。尽管他明白,他不是奴隶主,别人也不是奴隶;他不会成为奴隶主,别人也不会成为奴隶。

    他们所做的,不过是欺骗自己,然后等待别人通过自我欺骗而臣服的结果。还要随时提防别人因为过于理智、精明而拆穿他们这些伪道德家的谎言。

    由此看来,那些实行双重道德标准的人会感觉到非常疲倦,因为他不仅需要欺骗自己,去维系这个道德标准的庞大结构,还要学会欺骗他人,让那些人安于现状,心甘情愿地遵守那些他制定的道德标准。这就是他制造双重道德标准获利的代价,也是做奴隶主的代价。

    在这样的情况下,道德被一分为二,严重地背离了约束社会、稳定社会的原有目的,中国人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面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每个人要做的都是一个人,这个人可以解释为一个抛开了人性差异的人,他既不是奴隶主,也不是奴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卸下繁复而陈腐的双重道德标准枷锁,还给自己和他人自由,建立新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充满希望和无尽可能性的人生。

    其次,在脱离了双重道德标准后,依据社会现实,建立一套切实有效、为社会所公认的道德标准,这不仅是社会对道德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维系生存、保证人与人正常关系的最低标准。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仁待物,宽以待人;道法自然,仁者爱人”。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彻底摆脱“老乡愿”的泥潭,将道德列车重新驶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