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成就(1/2)

    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成就

    对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说,向前辈学习经验、踏着前人的足迹前进,是很好的避免自己走弯路的方法。但是,如果你永远因循守旧,就永远都没有创新的机会。没有创新,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成功。只有开拓思路,才能另辟蹊径。

    有时候,人们不能够创新,是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毋庸置疑,人们的观念、能力和认识往往会受到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这些已知的东西,有时会方便、快捷、准确、有效地解决常规问题,但在面临新问题、新矛盾时,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有时却派不上用场,而当人们一直陷于那种能力中时,那么那些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反而会成为创新的羁绊和阻力,使我们陷入能力误区,陷入能力定式中,对新问题、新矛盾一筹莫展。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即“毛毛虫实验”:

    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放着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导致这种结局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习惯于固守习惯、先例和经验。这就是令人无奈的“毛毛虫效应”。

    人的能力受阻,往往是太遵守常规和逻辑,太墨守成规,害怕触犯规则,不敢越雷池一步,把自己的观念与能力囚禁在旧模式的框架中。但是,所谓的创新就是要求你学会放弃,突破常规,跳出框外去求新、求异、求变。放弃已知的东西,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才能装进新的东西。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也曾说:“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如果哥白尼执著于托勒玫的“地心说”,就不会有“日心说”的产生;如果伽利略迷信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就不会有伽利略“落体学说”的诞生;如果爱因斯坦把自己框定在牛顿的经典力学框架中,就不会有“相对论”的问世。只有敢于突破能力定式,才会有质的飞跃和创造性的发现。突破能力定式,我们才会有创新的能力,才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巨大的利益,顺利地走向成功。

    在美国加州的圣地亚哥市,有一家叫做柯特大饭店的老牌饭店。由于原先配套设计的电梯过于狭小老旧,已无法适应越来越多的客流。于是,饭店老板准备改建一个新式的电梯。他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