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三章 德与才(11)(1/2)

    第三章 德与才(11)

    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有德无才,有才无德,德才兼备的人都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被使用过。

    有才无德是小人,那么当年曹操为何“唯才是举”,大胆用那些有才无德的“小人”呢?曹操“唯才是举”也是有历史原因的。乱世中争夺人才,抢占资源,这是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策略。不过这种 “唯才是举”的策略还需要辅之以超强的驾驭管理各类人才的能力和机制,所谓 “以道御之”。同样是人才众多,在曹操则是优势,在袁绍则是祸患。到了曹氏集团的后期,奸贤并进的复杂局面逐渐失控。

    曹操也并未真的 “唯才是举”,可驾驭、可用之人则举,不可驾驭、不可用之人则杀之。孔融因触犯而被杀,杨修因不逊而受害,荀彧以忠汉而遇难,这些都是很值得玩味的。

    当形式处于不大明朗的时期,或当斗争的形式将发生决定性的变化时,这个时候最高统治者将选择德行突出、才能或稍差的官员出面来稳定大局,以图进行过渡;这个时期的典型例子就是萧何。萧何其人,雍容大度,善于团结人,不嫉贤妒能,他能够力荐韩信但当大将,让张良陈平随同刘邦南征北战,自己则默默无闻地稳定大后方,为刘邦取得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这种时期,德行,对于人才来说是最主要的。

    假如此时再继续重用“专门人才”,就会造**心涣散、混乱的局面,不利于形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刘邦很快就以各种借口清洗了韩信等人,而继续重用萧何。

    而当政治经济处于大好形势时,统治者需要的理想官员是必须同时具备既能够继续稳定大好局面又有一定的开拓能力以推动大好形势的发展,即所谓德才兼备的人才。此时已经可以从容地考察和培养后备人才,使其达到德才兼备的标准。但是这种人才肯定不足,而且也不必强求所有的官员都能做到这样的高标准,可以考虑重要岗位必须保证留给德才兼备官员。其他岗位则可考虑在这样的官员直接领导下,有针对性选拔一些适宜或才能明显、或德行突出的官吏担当某一面的具体工作。

    这一时期的例子就不胜枚举,凡是取得历史正面肯定的统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大好局面,都不可能离开德才兼备官员的佐治。文景时期的“萧规曹随”,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无为而治”,“无为”本身就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