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79严嵩(1/2)

    79严嵩

    最会写青词的宰相

    严嵩一直以来都被人称为奸相,在《明史》里,他被列在《奸臣传》中,明清的一些笔记小说和戏曲中,他那无恶不作,奸滑狡诈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可是细观历史,就会发现,严嵩并非大奸大恶之徒。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是江西分宜人,他在弘治十八年(1505)就中了进士,接着入选翰林院为庶吉士。正德二年(1507),严嵩庶吉士结业,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严嵩作为新科翰林,如果和当时的刘瑾一伙阉党抗衡,就像螳臂挡车一样,自取灭亡。如果出仕,就必须投靠阉党,而这是为读书人所不耻的。因此,第二年,严嵩就在钤山隐居。归隐期间,严嵩广结名流,跟李梦阳、王守仁、何景明、王廷相等人都有交往。这些人不但学问渊博,而且都是敢和阉党作斗争的仁人志士,很有名望。钤山隐居的八年,对严嵩的为官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他韬光养晦,为自己赢得了清誉。此时的严嵩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新科进士,而是具有很高文学声望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物。

    严嵩自正德十一年(1516)重返仕途后,一直在翰林院、国子监等政治斗争相对较少的地方任职,而且还有很多年在南京做官。在“大礼议”之争最激烈的时期,严嵩没有卷进这场斗争中。到嘉靖十七年(1538)六月,明世宗把让他的生父称宗入太庙的事又提了出来,而且还让下礼部集体讨论。严嵩写了一份模棱两可的奏疏交给皇上,明世宗对他的骑墙态度非常不满,亲自写了《明堂或问》,警示廷臣,言语十分犀利,坚决表示要让他的生父明孝宗敬皇帝称宗入庙。于是严嵩顺从皇帝的意思,并在祭祀礼毕后写了《庆云颂》和《大礼告成颂》。严嵩绝佳的文笔得到了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