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61范仲淹(2/2)

信后回答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1038年(宝元元年),党项人建立西夏国,公开反宋。闻知叛乱,宋朝的朝廷一片忙乱,仁宗召回了范仲淹,不仅将其官复原职,还加封龙图阁大学士。虽然范仲淹已经52岁,但报国热忱却并没有熄灭。他亲临前线主持军务,不仅对军阵体系做出了战略性的改革,还加派侦察兵刺探西夏军情。他大范围招募士兵,甚至让自己的儿子也奔赴前线。这些措施从根本上提升了边防军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边境局势渐渐好转。加之两**民迫切希望停战,于是1044年(庆历四年),宋与西夏签订和平协定。

    公元1043年(庆历三年),宋朝天下一片复苏的清新气象,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改革就在此时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范仲淹亲自起草了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其中的十项改革主张俨然是当时政坛上的一声春雷。这些主张包括:严明官吏升降制度,限制侥幸做官和升官的途径;严密贡举制度,派出得力的人往各路检查地方政绩;均衡官员的职田收入,重视农桑等生产事业;整治军备;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减徭役。

    但是,改革大大触犯了大批守旧官僚的利益。1044年(庆历四年)仲夏,范仲淹的搭档石介和富弼被夏竦一手陷害。后来,事态扩大,直接波及到改革的方方面面,宋仁宗开始动摇了。他渐渐疏远了范仲淹等改革派,庆历革新以失败而告终。次年年初,宋仁宗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撤去范仲淹和富弼军政要职。范仲淹被调作那州(今陕西彬县一带)知州,边塞恶劣的气候状况严重侵害着他的健康。随后,他又出任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知州。第二年,应好友滕宗谅之邀,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1052年(皇祐四年),朝廷一纸令下,将范仲淹调往颍州。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位“天地间最风流的人物”在匆匆上任,经过徐州时,便溘然长逝,为后人留下无限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