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62欧阳修(1/2)

    62欧阳修

    左手政治,右手文学

    1007年(宋真宗景德四年),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阳。欧阳氏长久以来都是名门望族,据说夏禹、勾践都是其先祖。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原本姓黄,只因家贫没有资本读书考取功名,所以入赘舅舅欧阳郴家做了养子。欧阳偃是后唐状元,做过南京通判。其子欧阳观就是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当时最高官至梁国公道州判官。

    1010年即大中祥符三年,欧阳修的父亲溘然长逝。这对在艰难中度日的母子,不得已去投奔远在湖北随州的叔父。随州地处鄂豫交界,是南北交界文化荟萃之地,还是炎帝神农的诞生地、当时的音乐圣地。正是在这里,有着良好文化修养的叔父不仅全力支持欧阳修的学业,而且经常对嫂嫂打气:“不要因为拮据而荒废了欧阳修的教育,他是一个奇才,可以担当振兴家业的重任,为社会所器重。”

    1030年(仁宗天圣八年),欧阳修果然不负亲人所望,金榜题名中了进士。刚刚跨进政治门槛的欧阳修满是雄心壮志,只可惜当时的北宋已是危机重重。中榜第二年,欧阳修出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在此期间,他结交了当世名士梅尧臣、尹洙等人,接触到社会上呼吁变革的一些新思想。1034年(景祐无年),调任学士院的宣德郎,充馆阁校勘。两年后,同僚范仲淹被贬到饶州做了知州。欧阳修挺身而出,为范打抱不平,但皇帝非但没听,还拿他出了一口余气,将他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仕途初次受挫,并没有让欧阳修感到沮丧。在夷陵的三年间,他除了勤于政事,还在文学、历史和金石学方面苦下功夫。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重新出任馆阁校勘一职。庆历三年(1043年),升至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也已经从地方回到京都并任副丞相。此时,一向保守的宋仁宗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开始“庆历新政”。

    欧阳修同其他的改革派一样,仿佛看到了北宋复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