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节 我与王楠波的对话(1/2)

    茅、五、剑等老名酒涨价后,劲酒也坐不住了。

    11月24日,劲牌保健酒业老总王楠波飞到了成都。当地某媒体报道说,“六朵金花”都涨价了(其实《新食品》在此之前早有报道)。王楠波在走访经销商时看到了这则报道。恰在这时,劲牌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少勋给他打来电话,要他判断劲酒涨不涨价。

    11月25日,王楠波给我来电,说要见我,“有事要和我交流”。

    见面后刚一落座,王楠波就说,起初我以为“这次涨价只是个别行为,并延续以往的规律,12月前后涨价,春节之后再回落到原来水平。现在来看,茅、五、剑涨价直接推动了名酒系列在短期内达成了价格同盟,很明显与以往不同”。

    现在需要他作出决策:劲酒涨不涨价?他征求我的意见。我没有急于回答,而是问了几个问题——在没有搞清问题的情况下就武断地下结论,不是我应有的态度。

    ※ 我的问题是:

    第一,劲酒涨价要达到什么目标?是提升销量还是品牌无形资产?

    我认为,自己没有明确目标的事不要做。“此次涨价的名酒,都有明显的战略目标,而且各不相同”,我分析了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汾酒、泸州老窖、郎酒、全兴、酒鬼涨价的原因和意图。

    第二,如果涨价,劲酒会拿哪一款或几款产品涨?它(们)占到劲酒全年销售收入的多少?

    茅台集团当时已经涨价的是“53°普通装茅台酒”,计划涨价的是“茅台年份酒”;全兴集团涨价的是“52°精制全兴大曲”;五粮液则是全面涨价——39°和52°总计四款全部涨了。

    王楠波说,35°小方瓶(125毫升)劲酒在此之前已经提过三次供货价:最早从79.6元/件涨到了84元/件,之后又涨到了87元/件,此后又涨到了90元/件。“2003年5月18日渠道商涨了一次”。“前三次提价都是成功的”。35°小方瓶劲酒终端价在6元/瓶左右,平摊到每瓶酒实际上只涨了几毛钱。“劲酒全年销售收入的80%都来自这款产品。”

    ※ 这个时候,我的问题又来了

    在6~10元/瓶(注意:是指同等容量)这个价格区间,劲酒是不是“第一领导者”?(实际上这不仅是解决“涨不涨”的问题,同时还是解决“涨多少”的问题。)

    如果是,劲酒涨价幅度就可以大胆一点;如果不是,就“微调”。

    道理很简单,如果在此价格区间是第一领导者,劲酒涨价就能继续保持这一比较优势,并有效地防范潜在竞争品采取贴近战术,同时把既有竞争品压在其之下,为自己设置一道永远没人逾越的价格防线。此外,还会给劲酒忠诚消费者留下“劲酒有理由也应该卖到这个价格”的印象。(实际上五粮液和茅台就是200~500元价格区间的绝对领导者,“水井坊”在当前则是500元以上价格区间的领导者。)而战略要义也凸显出来:此次涨价为以后的涨价作好铺垫,久而久之,使消费者“习惯性”地接受劲酒涨价行为,此其一;其二,避免走汾酒、全兴的老路,从一开始就重视品牌无形资产的建设,不要等到错过几次机会了再来提价,再来搞所谓的“品牌价值回归”,那时可能已经没有机会了。

    如果在上述价格区间,还有5元、6元、7元、8元等众多竞争品,也就是价格与劲酒“挨”得很近,劲酒涨价幅度就应小一点。因为在众多价格差距不是很大的竞争品中,涨几毛对消费者来说是不敏感的。

    对茅、五、剑的忠诚消费群来说,涨20~60元他们是不会有多大抵触情绪的;同样,对劲酒的忠诚消费者来说,涨几毛或几元也不会有多大的不良反应。对于冲动性购买者来说,他们对劲酒的销售贡献是有限的,主要贡献还是来自忠诚消费者。如果涨价导致流失了一部分(潜在)冲动性消费者,从长远来看,损失并不大。

    另外要把握好三点:

    第一,商超和餐饮的涨价幅度——说白了,餐饮的涨幅可以大一点。同规格的五粮液,餐饮渠道价格比商超渠道平均高出80元。“决胜总在决战前”。解决了此问题,劲酒涨价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劲酒必须在条件成熟情况下推出、培育新的主导产品或升级换代产品。拳头产品不能贪多,但一个(38°/125毫升小方瓶劲酒)显然不能充分支撑产品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