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79节 天下文章一大抄(1)(2/2)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书读多了,你就懂了,既便“诸子百家”、《汉书》、《史记》,无非“剽”与“窃”。《汉书》浩浩,慷慨激昂,但你可知道,此书也是“攒”的。

    “思无邪”与“影疏香暗”

    其实不但《书》、《史》如此,诗歌如何?同样也有“窃句”。此为“意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比如王勃“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全抄《庄子·天地》篇的意境。《滕王阁序》的“秋水共长天一色”,也全抄《汉赋》中的“草旗共春风一色”,这个官司,不知几人知道?

    五代诗家江为,有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到了宋代,大诗人林和靖取来自用,林讨便宜,只换两个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首诗名高千古,尽人皆知。谁优谁劣?在诗的“十大意境”上,是不用说的,林高于江,还不是一点半点,此既文学史上有名的“影疏香暗”之争。但是说到底,无江为之诗在前,会有林逮之诗吗?我有存疑。

    不过,以前人所认同的主流观点,在诗,只要一字不同,也不为窃,“江林名句,可以两存”!这叫“无窃无诗”。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此外,李蓊佑诗:“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王维拿来后改为七言:“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汉唐以下,风气确实如此。

    再如,杜甫人称“诗圣”,但杜诗中亦多前人之句,这也是“在论”的。比如薛振有诗“省署开文宛,沧浪学钓翁”。杜甫也有诗“独当省署开文宛,兼泛沧浪学钓翁”。

    杜甫“抄”别人,别人也“抄”杜甫。杜诗有好句比如“夜足砧沙雨,春多逆水风”,便有好几个人“抄袭”。此句到白居易的手里,变成“巫山夜足砧沙雨,泷下春多逆水风”。

    白居易甚为得意!

    文章天下之公

    不过,对于“改(前人诗)句”,古代有个行规,改得好,就是高手,称“袭句”,是“文仙”;改得不好,就是低手,称“活剥”,便是“文屠”!

    《大唐新语》中介绍了一个张怀庆,此人酷爱杜甫,写诗也有些名气。他擅改诗句,以为平常,其中最著名的是“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张改为“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所以有人说张是“生吞王昌龄,活剥郭正一”,成语“生吞活剥”,就是来自这里。

    这些现象,俞正燮的《癸已类稿(卷十二)》有过详细的考据,俞评述说:“文章天下之公,此(指“袭句”)皆当两存之!”

    这也就是说,文章是说事的,只要“事有所本”,“时有所移”,可以“两存”,这也算比较现实,也比较有趣的一种主张!

    后来的学者想要避免抄袭,其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提倡“著作者不读书”——这个办法是王船山发现的。不过王夫之这个人,生平恨的是“诗词歌赋”,所著《姜斋诗话》对曹植、陶渊明、陈子昂、王昌龄、李白、孟郊、韩愈、曹邺、陆游等数十位诗人文人大加指谪,王船山认为杜少陵“愁贫怯死”,白香山“旋踵而涸”。

    雷同与撞车

    此外,古代开科取士,写八股文章,一场同题,有些试题、破题也是非常相近的。但是由于闭卷考试,所以不存在抄袭的问题。于是出现了一个新词,叫做“雷同”。这个词很巧妙,天上打雷,地上回响,不管打多少遍“雷”,音近是个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