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作弊的学问(2)(2/2)

大的市场回报面前,开始输出他的资源,通过暗箱的市场契约方式建立了“作弊制度”,从而牟取暴利。所以,只要考试本身的形式和意义不变,哪朝哪代的任何考试都会有人敢冒再大的风险来参与作弊的,因为制度本质上是由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博弈出来的,是内生的,单靠外在力量的“堵封禁”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说来也有意思,据说这个“作弊博弈”本来不叫“作弊博弈”,它只是一个串谋成功的博弈模型,但后来老教授给学生上课时,让学生们想想在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解释的,让学生们说些例子。没想到的是,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不约而同的拿“作弊”来举例子,于是老教授摇摇头,笑呵呵的说,难怪你们都是学生啊!呵呵!于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大家就约定俗成叫“作弊博弈”模型了,呵呵!J

    其实类似这样由来的博弈名字也很多,在专业的博弈论教材中,都是字母和数学符号,叫什么名字或者谁和谁博弈都无所谓的,重要的是互相间的逻辑推理关系,那是高度抽象的人“斗”人的理论,时间一长,很容易视觉疲劳,眼前的各种数学符号在通过视觉感官系统传入大脑后就会不自觉地被解析成一个个美女的柳腰,真是要命啊!哈哈!L 所以,为了便于理解和使它更人性化、更有趣,就给它们取了很多有趣的名字和编了很多好玩的例子故事来说明其本质思想。

    前面说到“作弊文化”的问题,这里最后再补充一点,事实上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考试形式对于“作弊文化”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影响。那些充斥着Choice ,或者多是只需考前划划书然后死记硬背、强行记忆的考试“作弊文化”必然昌盛兴隆。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反思一下,如果一项考试的“作弊文化”非常盛行的话,这项考试本身是不是还有存在的必要呢?当然,此外中国社会也有一种互帮互助、朋友义气的传统文化也深深的影响着“作弊文化”的形成,同学朋友之间交往总是有一种隐含的传统文化,如果朋友有“难”,你不帮助的话,会很不够“朋友”,从而导致“不够朋友”的名声流传出去,进而影响他的社交等。像类似这种“文化、道德”等这些看似比较主观的东西对于博弈,对于制度等是有很大影响的,其核心就是它的存在会深深地影响博弈和制度建设的交易成本。一个积极的开放的顺应时代的“文化、道德”体系是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率的,反之,则只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幽默点评:

    作弊虽然不好,但也有其生存的土壤,哎!

    圣?托马斯的疑惑

    画家:卡拉瓦乔 生于意大利 (1571-1610)

    咦,一个人的肚子上怎么会有一个洞呢,好玩不?

    难道他施了什么魔法,作弊了?J

    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培顿?杨 在其《个人策略与社会结构:制度的演化理论》中说道:

    “经济制度与行为模式可以被解释为很多个人决策的产物或者说结果,这一说法在经济学里已不再是一个新鲜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