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对需求的误解(1/2)

    对需求的误解

    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恐慌(the Great Depression)时,即对罗斯福总统做了一番乐观的预言,他预言美国先进的科技能力有朝一日必能满足美国人所有的需求。他说多数的美国家庭不久之后就会拥有一部电话、一辆汽车和一栋四房一卫、室内排水的房子。然而,他同时也提出忠告,一旦这个美梦成真,人们就会丧失工作的诱因。这些高生产力美国人的所得增加后,将停止消费、增加储蓄,导致经济成长停滞,成为自己成功的受害者。

    因此,凯恩斯建议美国政府应该采取累进所得税率,以防止社会高收入者的所得增加时,储蓄也跟着增加。

    这在当时可说是激进的想法。联邦政府于1913年首度建立单一税率的联邦个人所得税时,许多人就认为这种税制并不公平。因为一个每年赚10万美元的人缴交的联邦税是所得1万美元人的10倍——但每个人都只有一个投票权。而凯恩斯主张以累进级距提高联邦所得税,也就是一个人的所得愈高,适用的税率也愈高,势必造成反弹。

    由于美国政府采纳凯恩斯的建议,联邦个人所得税率在20世纪中节节升高。1964年之前的最高边际税率高达92%到94%,1980年之前一直稳定维持在70%左右。

    第六章将提到,雇主和工会为了逃避这些惊人的所得税率,并规避政府对工资和价格的管制,于是联手游说国会同意公司提供给员工的福利,像员工及其直系亲属的医疗保健费用得列入免税项目。今天,美国面临医疗成本节节攀高的问题,其背后的最大经济因素即肇因于此。

    有时候,从历史上大人物所犯的错误,可以比从他们的成功之处,学到更多东西。虽然凯恩斯认为财富的增加将导致心满意足和过度储蓄的理论,似乎言之有理,但从今天的眼光看来是错误的。凯恩斯的预测和事实完全相反。

    今天回头看凯恩斯发展著名的过度储蓄理论时,很容易指出当中的错误。三十年代,消费需求不足是持续性经济萧条的根本原因,政府对于如何刺激消费似乎是束手无策。凯恩斯说服大家相信,除非政府藉提高税收,并透过政府支出的方式将税收挹注回经济体,否则经济恐慌必不可免。

    上个世纪,尤其是过去的二十年间,我们已经看到上层的消费需求是永无止尽的。赚钱愈多,消费愈多;消费愈多,拥有愈多;拥有愈多,想要更多;想要更多,就更愿意卖力的工作。

    今天社会上如果真有一群丧失工作诱因的人口,应该就是那一群我们无法伸出援手、帮助其购买第一部车或第一栋房子的低收入者,一旦首次购买之后,将带动永不满足的消费需求,并进入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今天,先进的科技已经能满足多数美国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先进科技不断创造本身的需求——推陈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不久即被多数人认为是基本的生活需求。

    洗衣机大约发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此之前,美国人几乎都不在意一件衣服穿多久才洗一次,对衣服材质的要求是耐洗。例如,衬衫的领子和袖子是可以分开的,因为这是最容易弄脏的部分。洗衣机普及化后,美国人每天就可穿干净的衬衫,分离式衣领和衣袖从此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