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文坛里的潜规则(1)(1/2)

    有人把创新看得至高无上,却看不起模仿。即使是看到像日本人那样通过模仿成为了一次又一次的赢家,有些人依然认为,模仿是等而下之的人才会干的事情。殊不知,任何人、任何企业组织、任何民族、任何国家,要想成为强者,都必须从模仿开始。很多时候,模仿其实就是创新。

    然则,我们来谈一谈人们心目中的美好事物吧。比如文学,看看是否能够离得开模仿。经过我们的深入比较和研究,发现美好的文学领域,运用模仿,比之其他任何领域都要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人可能会说,那只是二三流文人的所作所为,一流文豪才不会模仿呢!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请继续往下看。

    在数百年前,我国古代的一本教人们如何写作的书《朱子语类》是这样告诉世人的:“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古今中外,凡作文大家成名之前无不有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屈原模仿前人,杜甫模仿屈原,白居易模仿杜甫,鲁迅模仿果戈里;莫泊桑模仿福楼拜,托尔斯泰模仿屠格涅夫,就是“诗仙”李白也是在模仿萧统《文选》的基础上,才建构起他“诗仙”的丰碑基石。

    无论你是否承认,几千年来,模仿早就成为了文坛里不争的成名捷径和潜规则。

    文坛迅速成名之潜规则

    在很久很久以前,模仿,就已经成为文坛上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而且,它还盛传不衰,精彩纷呈,屡成热点。

    我偶看诗集,发现北宋著名词人秦少游之佳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其实是模仿温庭筠句“雨后欲斜阳,杏花零落香”所得。对秦观之模仿,“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赞曰:“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李清照女士一日偶然看到欧阳修的《蝶恋花》中有佳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心中喜欢,把玩不已,竟以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为头,连仿三首,首首绝佳。名垂千古的《膝王阁序》之作者王勃,模仿北朝庾信的《马射赋》中佳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句,至今传颂……

    古人谓:“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偷”即模仿,“偷意”、“偷气”为模仿中的创新。中国古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