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成长力: 寻求解决企业成长问题 > 第三章 循序渐进,不企求一日长大(4)

第三章 循序渐进,不企求一日长大(4)(2/2)

体而言,该战略包含三个原则:第一,避免与竞争对手正面冲突,快速迂回地进入非竞争领域;第二,保持柔性;第三,利用杠杆策略。针对不同的原则,他们具体还给出了应该做什么的和不应该做什么。(参见下表)

    5. 成败得失

    可以看出,Netscape的早期成功正是贯彻“柔道策略”的结果。面对竞争激烈的浏览器市场,他们没有与那些有实力开发网络综合软件的软件商直接竞争,而是另辟蹊径,集中开发浏览器,并采取新颖的网上下载的形式分销产品,快速且低成本地实现了产品的快速渗透,实现了早期浏览器市场的领导地位。但是在受到“巨人”微软的攻击时,却执著于自己现有的市场地位和领先的技术,放弃了它一贯坚持的“柔道策略”。Netscape的教训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耗费巨资与微软硬碰硬

    在竞争之初,Netscape曾试图开发、推广一种与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不相兼容的在线服务平台,并为此花费不菲,但由于微软的地位实在难以动摇,最终还是于1996年10月份宣布修改自己的技术以与Windows相兼容。正如公司的一名原高层经理回忆的那样,整个公司当时有一种与微软斗到底的偏执气氛。公司上下精诚团结固然是好事,但不能盲目自大,骄傲自大往往是失败之始。

    (2)与美国在线失之交臂

    新兴的互联网行业是个互补性很强的行业,如果将浏览器比作汽车,AOL等在线服务商就好比是提供公路的基础设施营运商。作为超级大公司,微软显然有实力去将二者加以整合,不仅向消费者提供汽车(IE浏览器),还提供公路和公路上的所有服务,而且完全可以通过交叉贴补的形式,免费提供汽车,间接从使用公路和公路服务中收费。但作为小而专的Netscape则不可能采取类似的模式,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微软由于产业延展过广,树敌过多的劣势,积极与自身资源有互补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优势互补以对抗强大的对手。相反,Netscape耗费了巨资开发自身的在线服务系统,而且不愿意让更有此方面管理经验盟友参与管理,只身迎战微软,失败在所难免。

    (3)对待盟友态度暧昧、反应迟缓

    在严重缺乏竞争资源的情况下,Netscape不是选择以开放的姿态与其他竞争对手结成战略联盟,充分借助外部资源来克敌制胜,而是对此漫不经心,仅仅关注短期利益,缺乏战略眼光,也缺乏对盟友和竞争对手微软的信息的及时掌握,以致不能做出迅速反应(一个证据就是对美国在线和微软的结盟到公布当天才知晓),导致潜在的盟友背弃自己,转而和自己的敌人(微软)结为联盟,这就使得自己的实力大大削弱,为将来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关于这场战争中微软的竞争策略,很多人认为,捆绑销售是微软在浏览器大战中获胜的关键,因此判定微软的行为有所谓滥用垄断势力,存在垄断的嫌疑。可是微软早期的IE也同样是捆绑在其操作系统上发售的,却并没有得到好的市场效果。业界人士认为,真正成就微软浏览器霸业的恰恰是美国在线(当然还有后来加入的几家在线服务公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在线在起诉微软垄断案件时也是主角之一。事实上,微软的“垄断”地位是以MSN发展减缓、对手美国在线迅速发展为代价的。

    五、自己的部门能做什么

    企业的每一部门或个人都应该为营收成长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如同足球比赛中的队员,为进球踢出自己的“一脚”。销售、营销与产品开发人员自然不在话下,连你认为最不可能成为营收成长来源的部门也包括在内,如财务、营运(制造)、客服、物流等等。下面列出能对营收有助益的部门或领域,仅是列举一些而已,算不上完整,主要的用意是抛砖引玉,激发大家的思考。

    如果你是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你问一问自己,如何在自己的部门内踢出“第一脚、第二脚”?在以下方面,自己是如何行动的?

    1. 业务人员。公司业务人员是否将重点放在“找出公司能为顾客做些什么?业务人员是否瞄准最有潜力的顾客?要卖的产品是否太多?责任区是否过大或过小?如果业务人员原是依地理区划分,是否应改按顾客消费类别重新配置?”这些问题上。

    2. 协助顾客成长。公司业务人员是否了解顾客的决策流程与社会网络?公司是否研究顾客的问题与机会,并运用智慧资本协助他们的业务成长?组织内部是否相互连结(如产品开发人员知道营销人员对顾客的观察心得),以期能与顾客分享相关的策略推动讯息,并协力制定联合行销计划,提升双方的营收?如果顾客规模够大,你是否派驻一位业务人员?这位派驻人员对顾客的动态是否了如指掌,知道顾客的压力在哪里,而且能从中找出公司的机会所在?如果能做到这种地步,顾客成长时,你也会成长。

    3. 对顾客需求进行细分。你是否具备正确的细分顾客需求技巧,能将产品赋予新意、加以延伸或重新定位?你是否运用细分技巧更进一步再细分,以期为现有产品找到新顾客?

    4. 定价。你的价格结构是否反映你提供给顾客价值的高低?是否能经由有效细分顾客的购买行为、找到顾客最重视的价值,让营收成长与获利同时获得改善?

    5. 将事业定位并在必要时重新定位。你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是否易遭新加入者取代,是否易受新科技的威胁,如无线电话取代有线电话的市场?是否易受总体经济因素的影响,如汇率的波动?

    6. 下游行销。你如何运用品牌、广告与促销来提升营收并改变外界对产品的观感?你的广告是否能改变顾客的既定看法,让他们理解品牌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