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唐太宗用人一二三(1)(2/2)

的大臣,提醒了唐太宗,使之转怒为喜。

    张玄素也是一个敢于进谏的大臣。有一次,唐太宗想修建一些宫殿,张玄素就上书劝谏他,并且言词激烈,说现在民生凋敝,天下亟待恢复,你修建宫殿是在劳民伤财,比隋炀帝都过分。唐太宗一听大怒,就说,我还不如隋炀帝?那比桀纣总好一些吧。张玄素也毫不客气,说你要是这么下去,离桀纣的命运也就不远了。虽然说得很难听、很刺耳,但唐太宗知道这话还是为自己好,于是就采纳了意见,停止修建宫殿。

    唐太宗不仅善于纳谏,还主动引导大臣评论朝政,采取多种方式让臣下把意见反映出来。唐太宗也经常主动提出一些问题,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或者组织大臣进行辩论,从而听取正确的意见。

    为了给大臣创造批评朝政的条件,唐太宗还从制度入手,允许谏官、史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样一来,谏官能够及时了解朝政内幕,政策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指出,三省长官也就不敢谎报政绩,而史官可以更好地记录皇帝和大臣的言行,撰写史书,起到监督作用。

    唐太宗用人注重德才兼备。他公开宣布:“朕之授官,必择才行。若才行不至,纵朕至亲,亦不虚授。若才有所适,虽怨仇而不弃。”他曾经对魏征说:“国君在选拔官吏上绝不能草率从事。我现在做的每一件事天下人都会看到,每一句话天下人都会听到。任用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大家都会勤勉工作;任用一个坏人,其他不好的人也就会前来投机。所以,用人一定要慎重!”魏征非常同意他的观点,认为考核官吏要以政绩来决定是否升迁罢免,要以德行好坏来决定用还是不用,并说,“太平之时,必须才行兼备,始可任用”。

    唐太宗的看法是正确的。天下大乱的时候,为了争夺天下,当然可以放手使用人才,只要对战争胜利有用;而当天下统一,国家太平的时候,在选用人上就要注意德的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地发展生产,安定百姓,从而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在用人要德行兼备这一点上,唐太宗对许敬宗的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许敬宗在武德年间就是唐太宗的府中幕僚,非常有文才,他曾在唐太宗的马前草拟诏书,挥笔而就,令许多人赞叹不已。但他跟随唐太宗三十多年都没有获得重用,原因何在?就是因为许敬宗“才优而行薄故也”。后来许敬宗果然投向武则天,差点断送了大唐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