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光洁如新(2/2)

护伞,然而画伞的人是很危险的,由谁来画这把伞呢?

    孩子们纷纷推荐人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惟独没有自己。

    在孩子们安静下来以后,老师很动情地说:“我想,在最危险的时刻,我应该第一个去画伞。我要想方设法保护我的学生,使他们不受伤害。”说着老师在黑板上画起一把伞。当她回过头时,一个女孩站起来:“老师,我和你一起画。”她勇敢地走上去。之后,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去。当黑板上的大伞鲜艳起来时,孩子们重新回答了老师“谁去画伞”的提问:“我们自己”。

    王昭君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汉族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通婚,被称为“和亲”。在古代,中国北方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叫匈奴。秦汉之际,匈奴势力强大,多次南下威胁中原。汉初国力不强,无法与匈奴对抗,便也采取了和亲政策,求得相对的和平。随着汉朝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反击匈奴的条件成熟了。到汉武帝时,便放弃了和亲政策,对匈奴采取攻势。从此,西汉与匈奴80年没和亲。

    汉宣帝时,匈奴的势力衰落了。此时,匈奴内部出现了两个单于(匈奴君主的称号)对抗的局面。其中呼韩邪单于想借助汉朝的支持,统一整个匈奴,于是决心归依汉朝。他两次到长安见汉朝皇帝,受到隆重的欢迎,他也表示愿意协助汉朝政府保护边境。公元前36年,汉朝派兵攻打另一个单于,呼韩邪统一了匈奴。公元前33年,他第三次到长安,向当时的汉元帝提出,愿意当汉家的女婿,恢复和亲。汉元帝立即答应,并在宫女中进行选拔。有一个叫王昭君的宫女主动提出要去和亲。王昭君又美丽又聪明,很受呼韩邪的喜爱,被封为“宁胡阏氏”,意思是将与汉朝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汉元帝为纪念这次和亲,改元为"竟宁",意为和平安宁。呼韩邪单于把昭君封为宁胡阏氏,即胡汉友好皇后。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也反映了当时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昭君出塞和亲,播下了汉匈和平睦邻的种子,这颗种子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以后汉族与北方各兄弟民族的团结友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

    王昭君——民族团结友好的使者,自古以来就活在人民心中,为各族人民所崇敬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