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吃苦耐劳掩饰下的麻木不仁(2/2)

,问得也绝,难怪别人说这些人一个个都是“比中国人还中国人的中国通”啊!

    我听他这样问,随口就回答道:“打工,打泥工!”我怕他听不懂这句客家话,又用普通话补充了一句:“烧砖窑!”

    听我这样回答,美国人笑了笑,接着像聊天一样,问了几句别的。我看他挺客气也和气,不像传说的签证官那么可怕。

    他很快给我签了证,签的是“多次出入境”。据说在同行的代表团中,对我是优待。美国人怎么看我,给我怎么签,我无所谓,但我对美国人说的是真话、实话,我是泥工,是烧砖窑的。

    说起来也真有意思,我怎么一生都跟砖瓦窑结了缘呢?14岁就到河南邓县的瓦窑上干活;第二年再去邓县,是以“烧窑师父”身份去的,虽然最后“败走麦城”,但是烧过瓦窑了;1982年南下广东,就一直在广州、海丰机砖厂干活;后来到广东惠阳的淡水,还是从砖厂干起……

    在太阳晒、炉火烤的“火热”事业中,我不光学到了机器制砖的一整套技术,更重要的是磨炼了我的意志,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到了怎样做人……这些,都是课堂上、书本中没有的,只有在社会大学里才能学到。因此,我并不后悔没有足够的学校生活,这种不足,已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成倍的补偿。

    我到广东,是因为欠债被迫出来的,是躲债!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是一走了之,我一开始就是想出来挣钱还债,别人说我完了,骂我,是因为我还不起债,我就是要争这口气──把债还清!因此,从到广东打工的第一天起,我就尽可能地节俭,过的是最简单的生活;我没有买过一件衣服,广东的冬天不冷,在砖窑火烤着还热呢,平常也用不着穿衣服,不论干活还是回到工棚,长年只穿一条裤衩;吃饭是自己买米在窑上煮,那是真正的“吃饭”——没有一点儿菜,顶多弄一点盐水……我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把钱全部积攒起来,凑成整数寄回家还债。第一个月“出粮”(广东话发工资),我就寄回家120元!在广州市郊的时候,我每月虽然还挣不到200元钱,但是除了买米我没有任何开销,多半用来还债。第二年到了海丰的机砖厂后,当了工头,挣的钱多了,我还是首先还债,这年我已把在家乡的欠债全部还清。家里来信说,人们对我的看法已经改变,不仅没有人再骂我,反而得到了别人的称赞,说我有骨气、有出息、能干……邻居中的青年人,向我家打听我的地址,纷纷到广东来投奔我。家乡实在太穷了,从在广州郊区开始,在海丰、在淡水,通过我找工作的乡亲,不下百人,我办起公司以后,几百名员工绝大多数都是四川人,特别是广安人。开初,我并没有想很多,也不懂有多大意义,反正是我找到了饭碗,有老乡来我尽量介绍,有饭大家吃嘛,自己当了老板,就尽力安排来求职的老乡。后来,听到一位四川省的领导人说:“贫困地区一家人中有一个出来打工,就意味着一户脱贫!”原来还有这么大的意义啊,几年来,在我公司打过工的四川老乡,先后也有数百人!我感到高兴,不仅自己摆脱了贫困,而且也为乡亲们脱贫尽了一份力。

    还清了欠债,了却了一桩心事,乡亲们对我看法如何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我实现了自己的计划,卸下了思想上的包袱和压力,一身都感到轻松了。我虽然从小就在艰苦环境中生活,但也有我的欢乐,而我的最大欢乐,就是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的收获,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改变了自己的形象。

    我们不是很爱说“争气”、“争光”吗,如何争?我认为:靠自己!只要能努力,只要会努力,终究会有收获。

    我第一次尝到了收获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