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常见的“狗头”策略 2(2/2)

各种人格类型当中去。他们喜欢凭第一眼的直觉来评定三六九等人。你常常可以听到人们说这样的话:“噢,是的是的,我对这种类型的人很了解。”要不就是,“我从前和这种类型的人一起工作过。”这么做似乎能给我们一种慰藉,使我们相信自己能够对身边的世界有所把握;还能给我们一种操纵感,似乎自己能够在遇到他人的时候,始终掌握着关系的主动权。

    有时候,这种给人贴标签的做法使得我们有一种高出周围众人的优越感。这种做法是建立在传统偏见的基础上的。“他不过又是一个有拿破仑情结的家伙罢了。”我经常听见雇员这么评价个子不高,但要求很高的上司。

    “他也是一个老是通过恃强凌弱,欺压别人来达到目的的家伙。”员工们有的时候会这么评价一个块头很大的上司。“他可是精明得很呢。”有的员工还会这样形容一个有金融行业背景的上司经理。“她又是一个补偿过度的女人。”有些员工还有可能这么描述一个十分固执自信的女性上司。

    给人贴标签,或者按老观念给人分类,是我们在面对一个与我们意见相左的上司或经理时,常常会采取的自我保护战术。问题是,一旦我们认定某人属于某种特定的类型,我们就对那人的其他品质视而不见。这种战术说好听了,至多也不过是一种蹩脚战略。而要是你决定对上司和盘托出你的想法,这时候,这种战术就算得上是CLM了。

    “你要知道,我不是黑人并不就意味着我不肯卖力为你干活。”有一次,我曾听见过一个人这样对她的非裔美国上司说话,她自以为那个上司会对于种族问题很敏感。其实,种族问题对于他来说,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所以因为那个员工所作的推断,他大为生气。还有一次,我出席了一个高级经理层的团队会议,在会上听到某个执行总裁对董事长说道:“我知道你觉得女人干不了这份工作,但我还是推荐西尔维娅接手这个职位。”董事长十分生气,因为这个建议居然把性别掺和到了讨论审议中。我还记得,有一次某个客户服务中心的客服人员曾对她的主管这样说:“我早料到你会这么做了,你是一个偏导器,偏导器都会干这样的事情。”尽管那个主管不是很明白她在说些什么,但起码他能完全肯定,这可绝对不是恭维之词。

    没有人喜欢被贴上标签,喜欢被猜测揣摩,喜欢被人格分析—尤其不喜欢自己的下属对自己做这些事。做这样的事意味着不尊敬,会导致一种不融洽的工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