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用简单思维解决复杂问题(1/2)

    某国家捐赠了两只袋鼠给新西兰的一个动物园。为了好好哺育繁殖更多的袋鼠,园方咨询了动物专家,然后耗资兴建了一个既舒适又宽敞的围场。同时,园方筑了一个1米高的篱笆,以免袋鼠跳出去逃走。奇怪的是,第二天早上,动物管理员发现两只袋鼠在围场外吃着青草。刚开始,园方以为是篱笆不够牢固,但是他们围绕着篱笆找了一圈,也没看见有别的出口。后来他们又认为篱笆的高度过低,所以将篱笆加高了0.5米,心想这下没问题了吧。但是,第三天早上又看见袋鼠们在围场外悠闲地吃草。管理员十分纳闷,只好再建议园方将篱笆增到2米。但让管理员吃惊的是,第四天早上,袋鼠仍旧跑到篱笆外去了。

    园方百思不得其解。这时,隔壁围场的长颈鹿忍不住问其中一只袋鼠:“你猜他们明天还会把篱笆加高多少?”

    袋鼠笑着回答说:“这很难说,如果他们还是忘记关上篱笆门的话!”

    世界上许多事原本都很简单,却因为人们复杂的思维模式而变得复杂,管理一个企业原本已经很复杂了,但还有许多管理者有意无意地给自己设置许多“圈套”。他们和这些复杂问题不断斗争,并且依据最新的管理理论用一些他自己也不明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实际上,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简单思维。

    问题就出在“把一切复杂化”上

    英国奥卡姆人威廉的“思维经济原则”所倡导的“无情地剔除所有无用的累赘”,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奥卡姆剃刀”法则。他指出,现在有许多所谓的“现代文明成果”实际上都是有害无益的,而许多管理者正在被自己制造的麻烦压垮——繁琐的会议、复杂的企业文化、不明确的目标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导致企业的效率越来越差,人心越来越涣散……其实,问题都出在复杂化上,解决这所有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运用“奥卡姆剃刀”,结束复杂化。

    20世纪初期,亨利·福特将亚当·史密斯的“劳动分工原理”和弗雷德里克·泰勒的“制度化管理理论”,用于福特公司的汽车生产上,形成了汽车流水作业线和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在当时来讲,这种精细分工和层层上报的结构模式,是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加强部门管理的。因为,当时工人素质低、劳动力廉价,且技术水平有限,把企业的经营过程分解为最简单、最基本的工序,能够使员工只需重复一种简单工作,从而大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福特公司的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日益显露出弊端。首先,分工过细使一个经营过程往往要经过若干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