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0节 北京想象(1)(2/2)

在经济上,应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作为其目标。像能源原材料和重型工业,在规划中,是不主张北京搞的。天津是作为重型制造业的中心,唐山是作为能源原材料中心。

    当时规划的是北京和天津作为整个环渤海的主中心,副中心是青岛和大连。

    但弹指二十载,珠三角已经领先,长三角奋起直追,环渤海才如梦方醒。

    2001年10月,建设部副部长赵保江主持“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 城乡空间发展规划”评审会,数百位专家参会。最终评审意见认为,这一以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为主持人的课题的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符合北京向世界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赵保江副部长还表示:此成果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这个规划建议以京津双核为主轴,以唐保为两翼,疏解大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中等城市,构建大北京地区组合城市;京津两大枢纽进行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交通运输网从“单中心放射式”向“双中心网络式”的转变。

    但后来似也了了。

    今天却发现,与长三角和珠三角逐渐成形的经济圈相比,目前环渤海区缺乏非常明显的产业分工,缺乏一个中心的领先城市。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一位教授告诉记者,环渤海区域内正掀起城市开发的**,但都缺乏从区域经济层面上的审视规划,区域间要素流动阻力比较大,行政区域利益主体意识强,区域内城市的绝大部分发展措施往往首先考虑本行政区的利益最大化,周边区域接受辐射非常弱。

    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专家孙久文觉得,上世纪90年代关于环渤海经济圈的规划之所以没能执行下来,跟规划本身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那个规划里把环渤海的区域定得太大了,6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亿,而且分属好几个行政区划管辖。

    于是有人提出分而治之的新思路。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陈耀教授认为,由于环渤海地区地理区域面积比较大,基于当前这一区域联系较松散的现状,在战略上可以分部分进行,如可分为北部辽东半岛的“北渤海湾经济区”,南部山东半岛济南、青岛、烟台为主要区域的“南渤海湾经济区”和以京津冀北为主要范围的“西渤海湾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