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2节 处处留心皆市场(2)(1/2)

    桶桶赢金蓄学识

    对于我来说,人生所赚的第一桶金很微很微,且是在年纪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是六十年代伊始经济困难时期,为生活所迫――

    那时我在家乡广东中山县城里念小学五年级,父母在珠海工作,每月从70元的总收入中,把25元给我和奶奶两个做生活费。为了帮补生活,奶奶常到山上割芒草,家里因此从来不用柴草。每天早上,奶奶给我一角钱吃早餐。那时受同学的影响参加集邮,玩香烟壳和火柴盒儿,就常常空着肚子上学,而节省下钱买邮票、买火柴、烟标倒是捡现成的香烟壳儿,加上父亲转送他参加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所得四野颁的一批纪念章、军功章给我,同学们都慕称我为“收藏家”。

    那时,我仅火柴盒儿(现在称之“火花”)就有一百多个品种,是想到家里一辈子都要用火柴,于是包下了每月买两盒火柴的任务,每盒三分钱,我却在一年之内,竟买了一百多盒各不相同商标或图案的火柴。奶奶笑骂说:这够用到将来娶媳妇了,谁知,这批越积越多的火柴,竟成了我人生赚第一桶金的“导线”。

    火柴用光了,剩下的空盒儿就成为我收藏火花对象。可1981年经济实在太困难了,市场上的瘦肉每公斤卖到34元,一盒火柴也被炒到5角钱,物资缺乏呢。为了帮补家用,奶奶打柴更勤了,我也带一根粗铁线,放学后沿油加利树边走边穿插落叶,回到家就满一大串了,作柴取火特好烧哩,连星期天,我还约上同学去钓鱼,既有乐趣又可分享作餐菜,顺带采摘些野蕨菜煮鱼汤还很鲜美。可25元一个月的生活费还不够买一公斤高价肉,于是我想出这样一个兼职谋生办法来:卖火柴,赚钱买小人书,利用小人书去摆摊赚钱帮补家用。

    3分钱一盒买回来的火柴,涨至市场高价每盒5角,若全部卖出获利60多元,用以改善生活也就丰盛两三个月罢了。我却是决定,只卖掉半数火柴,将所获30元利润(“第一桶金”),以每本几分至1角多钱的价,买入200多本连环画,利用节假日及下午放学后,在家门外设出租小人书摊,每本一分钱,一个礼拜天就可赢利一元多钱帮补家用哩。(处处留心皆钱路。)

    如果说,我小时候为生活所迫,卖掉半数低价买入的火柴,赚取第一笔高价利润,全买入连环画用作租再获利,是先将第一笔收入投向扩大再生产,之后的收入才得以持续性获长利的话,那么,改革开放伊始,我为市供销社单位赚的第一桶金,则是利用这一方式去发的财。

    八十年代伊始,港澳一些废旧电视机、边角料布碎,都被沿海地区一些小额贸易单位,当垃圾收购回来,再分拣整理后出卖,广西、湖南等地一些供销社货栈同行,当时非常热衷来采购。我当年是珠海经济特区供销社驻中山市办事处调度员,常返珠海获悉什么单位有一批什么货的信息,于是决定在办事处做起第一笔生意:张贴可供货源消息,一旦来员与我谈妥价格,我立即先电话与珠海有货单位落实提货量,再与订货者签订供货合同,并收下百分之三十定金,待求货单位交齐全款,即在中山租辆货车返珠海进货运回办事处交货。广西藤县供销社要的一车短幅布块料,获利一千多元;高州县广播站要的150部旧电视机,每台获利100元;肇庆某公司要的500合录音白带,每盒利润也得两元哩。

    有个外地单位带来巨款,让我带他们的车回珠海,直接到我所在供销社货栈看货拉货,看了货栈门市的货样不合适,问我“你们在中山办事处的货样咋不见有?”我即说有,马上到仓库拿来你看。结果,到另一条街上有此货的单位,借来一包样货拿给来客看,当场讲妥价格,当场收款,我也当即和本单位司机到“仓库”提运一车货交给来客。这种利用信息,不存货、不备货、不积压资金,使我为改革开放伊始的单位,无本赚利十多万元。

    参加工作以来,有了工资,有了余钱,又去玩收藏,渐渐地不仅赚了钱,也有了收藏尤其是投资邮票的经验。于是又应邀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里,分析全国邮市走势,在全国首届收藏家郑州交流大会上主持邮藏市走势讲座,以及应各大报之邀发表一大批邮评文章,于是多有咨询“黄润权论投资”点子热线,让我谈谈投资获利决窍。

    其实,八十年代以来,我投资入存百万元价值的邮品。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