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自由贸易(1/2)

    愈让步,愈进步!

    1999年11月16日

    中国正式加入WTO,是以国际协议的形式,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设立明确的标准和时间表,这与过去“摸着石头过河”的酌情式、随意式改革,效果迥然不同。

    有人说,即使中国不加入WTO,中国照样改革。这是没有认识到“事前规则”与“酌情处理”的差别了。

    当我们泛泛地提问“中国搞自由贸易好不好?”时,大家都不难正确地回答:“好!”——这叫“事前规则”。但是,如果我们就逐个具体问题提问:“中国开放农产品好不好?开放电信市场好不好?开放汽车工业好不好?”那样,答案就往往会五花八门,辩论就会无穷无尽、不胜其烦。——这是“酌情处理”了。

    用一句话总结世界各国的经济改革的进程,就是“知易而行难”。要知道计划经济的症结所在?容易。除了活生生的现实,还有源自米塞斯(L. von Mises)和哈耶克(F. Hayek)的尖锐批评。要了解市场经济如何运转?也不难。除了活生生的现实,还有从斯密(Adam Smith)到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透彻讲解。

    知道此岸,也了解彼岸,改革的困难,都是过渡的困难。过渡期内,各种既得利益团体,会用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理由,阻碍产权的分配,阻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济改革如果不定下“事前规则”,而靠“酌情处理”来推进,就必然阻力重重,越改越难,越改越慢。

    因此,中国加入WTO,一大好处就是避免了大量无休止的酌情争论。这在对自由贸易认识尚浅的中国,意义非同寻常。

    其实,成功的经济制度,并不在于改造人们的思想,而在于激励人们的行动。你跑到自由经济的典范之地香港,问贩夫走卒“自由经济”的含义,他们是不知道的;但是,“看不见的手”自然会引导他们的行动,在不知不觉之中推动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