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识别不正当竞争行为(1)(1/2)

    走进反不正当竞争法课堂

    在市场交易中,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本章将从不正当竞争的含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及其相应的法律责任等入手予以介绍,以使企业管理者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后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市场经济竞争的压力和利润诱惑可能使某些企业抛开职业道德,甚至置法律于不顾,采取欺瞒、压榨、贿赂、虚假等投机取巧的非法手段达到侵占他人财产的罪恶目的。这些行为不但破坏了正常有序的市场流通,也给予企业经济的发展造成障碍。企业要从维护企业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为武器,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企业参与经营活动,不仅要看到自身的经济利益,还必须考虑到社会利益。只有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协调一致,才会获得长远发展。为避免因陷入不正当竞争而给企业发展带来损害,企业管理者首先应当识别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什么是不正当竞争

    不正当竞争是与正当竞争相对而言的,有市场就有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竞争有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之分。正当竞争的行为是市场主体之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采取符合法律、商业道德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手段,遵循平等、自愿、公开、诚实信用的

    原则,谋取最大经济利益的商业行为。不正当竞争是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与正当竞争相伴而生的一个概念。一些经营者盗用他人商业信誉、诋毁他人产品以及采用贿赂的方式推销产品等种种不合乎商业道德的竞争手段,严重侵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行为最初被认定为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后来有的国家将民法典中的侵权条款延伸到不正当竞争行为,但是运用民法的保护方法仍然不能有效地制止诸如侵犯他人商业秘密、仿冒他人产品之类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立法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

    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2003年11月2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向社会公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实施十年来全国十大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其中涵盖了主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透过这些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要类型包括:

    1.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

    首先让我们来看国家工商行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