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9节 复习计划(4)(2/2)

司法考试是以记忆为主的,一般来说越临近考试记忆的效率越高.如果将重点内容早早复习则很容易忘记,与其那样倒不如把非重点内容放在前面复习,即使记不清楚也不会影响大局。

    朱作鑫,2003年我花了整3个月以1分之差败北,2004年仅用55天成为上海冠军。我仔细分析,得出两点教训:(1)卷二失分过多。人称“得刑法者称诸侯”,我的公法卷过于薄弱扯了后腿;(2)时间分配轻重不适。各科平均用力,该花大力气的科目没有花,不该过分关注的科目却纠缠不休。另,我本科专业学国际经济法,研究生是法律史,这是我的优势科目可以少花时间,把时间倾斜到刑法、诉讼法、行政法上。

    陈玲:要集中精力攻克难关,切不能不分主次,平均用力。民法、刑法、三大诉讼法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多花时间,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认真吃透。海商法、会计法、税法等小法,看看重点法条就可以了,不必挖得太深,花费过多的时间。

    夏丹凤:一般我大的科目第一阶段安排1—2个星期,小的科目安排2—3天,后来的几轮复习就相应地缩短时间,保证复习的全面性。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在后面打勾和加上注释,如果碰到各种事情无法完成任务就重新安排。这是在参加班之前,参加班后跟随培训班的节奏,自己做相应的补充。

    赵秀秀:由于司考15个科目的考点多寡不一,特点各不相同,安排复习时间应区别对待。这种区别既表现在时间长短的分配上,也表现在复习内容的前后顺序安排上。民法、刑法、民诉、刑诉等重头戏,投入的时间自然要多。而经济法中诸如竞争法、财税法、环境保护法等部门法,由于所背负的考点较少,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可相对少些。重要的部门法复习的遍数尽可能多,考点少的则少翻几遍。在复习内容前后安排上也有一定技巧。例如,“三国法”由于内容相对陌生且比较难记忆,故在复习时间上可往后安排,类似的还有法理学、宪法、法制史、法律职业道德。因为这些部门法中的考点多数是属于记忆性的,需要理解的东西不多,若放在较前的时间里去复习,结果可能是看过了才1个月就把所有的东西忘记了,最后还得再花时间去重新记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将这些部门法安排到相对较后的时间去复习,这样可避免因记忆的消褪而做无用功。由于有了表格和任务的明确性,给我的复习增加了很多动力。

    科目时间是否完成法理4月2日—4月7日中外法制史8日—12日刑法13日—23日(期间兼看其他科目)刑诉24日—29日(留2天机动)民法5月1日—5月10日民诉仲裁11日—15日经济法16日—22日国际经济法23日—26日行政法和行诉27日—6月7日其他8日—15日袁晴:复习应该朝哪个方向使劲?聪明人看看下表就明白了:

    卷数科目单选分值多选分值不定项分值总计第一卷法理68620法制史46212宪法88420经济法10101434国际法64414国际私法64414国际经济法612624法律职业道德46212第二卷刑法18221656刑诉法21201859行政法与行诉法1118635第三卷民法22261462商法12141036民诉法(含仲裁)16201652第四卷刑法25刑诉法12民法31商法12民诉法(含仲裁)20第五节计划的实施

    有了计划还只能说是有一颗种子,要想收获还需要辛勤耕耘。同时,人是有惰性的,考生需要有一种机制来监督自己,检查每天的学习进度,及时修正自己的计划,不断校正偏差。所以必须为计划安装一个监视的“猫眼”。

    秦曲:在实行计划的过程中,要注意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协调。俗话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不过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在实施中发现问题就必须及时调整。但朝令夕改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导致复习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因此调整最好在第一个阶段或最后一个阶段作出,而中间部分,最好不要做伤筋动骨地变动。

    我在复习中,最重要的一个调整便是在第一个阶段结束时作出的。开始考虑到时间比较短,而重点法条的“威力”也早有耳闻,我计划以重点法条为重中之重,而将《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法规汇编》作为候补。但当我将重点法条看完一遍时发现:重点法条选取式编排,使得那些法条在我脑中呈现支离破碎的状态;重点法条内容有限,如果以这本书为主导复习下去,我很快就会厌倦;刑法的法条过于简单,光看法条远不能真正把握那些罪名。于是我决定再换角,让《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法规汇编》登场,而刑法则辅以教材。重点法条留到第四个阶段进行重点强攻。如此进入第二阶段后,我发现完整的法规汇编可谓天高地阔,局限于重点法条倒有点井底之蛙的味道了。考试过后我更体会到这次“换角”的意义,所以我建议重要的部门法,比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公司法、刑法、刑诉、民诉及相关司法解释应以全版法条为主,重点法条为辅。而一些分值较低的小法,则可以重点法条为主,以节约时间、精力。

    程世刚: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东西自己没有看而别人在看,这就要权衡修正计划的得失。我在备考时周围的同学都在做“白皮书”的题,我也曾考虑过是否需要做那样的几套题,但权衡自己教材还没有看完,心想精力有限,还是放弃一些东西吧。其实整个的准备考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放弃的过程,我们最初的计划就需要随着这样的选择和放弃进行不断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