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梅赛德斯—奔驰(1)(2/2)

8年公司的领导人朱尔金·施伦普(Juergenschrempp)又决定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合并组成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形成汽车工业之巅。360亿美元的高价“平等合并”,被全球舆论界誉为“天堂里的婚姻”。

    二、奔驰的公关失误——从“砸大奔”谈起

    在“砸大奔”事件中,奔驰公司强硬的态度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所有见诸报端的质量纠纷中,迄今从未有哪家公司像奔驰那样不仅强硬到底,而且步步升级。以下是奔驰的三次声明:

    2001年12月27日,“我们对客户选择不接受我们对他的帮助而深表遗憾……对有关人士在这件事上所采取的极端的、没有必要的行为深表遗憾”。

    2002年1月8日,“我们对这一非理性的而且无意义的举动表示谴责”。

    2002年1月17日,奔驰公司要求“武汉野生动物园就所采取的不必要且侵害我公司的权益的行动出具一份致我们的公开道歉函。这封道歉函将发至所有报道过此事的媒体”。

    “问题奔驰”的种种“问题”已经使奔驰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这不仅因为汽车本身的严重质量问题,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奔驰公司对由此导致的多起事故的态度引人注目。奔驰公司坚持认为故障的原因在于消费者使用的汽油不符合标准而拒绝承认产品本身存在的种种缺陷。针对这一事件,有媒体指出:“这不是中国用户的过错,这首先要怪罪奔驰公司销售了这些汽车,他们应该知道中国的汽油状况。”

    出现故障的真正原因是否在于汽油的质量暂且不论,但奔驰公司一开始就对中国消费者采取强硬态度,绝不是妥当的明智之举。

    事实证明,奔驰品牌的信誉已经因此而在中国消费者的心目中大打折扣,这恐怕是奔驰公司不愿看到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而对于国家质检总局指出的奔驰MB100轻型客车存在的安全隐患,奔驰公司再次矢口否认,其态度更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反感。

    总的来看,奔驰公司在这场“问题奔驰”危机公关中有几大失误,表现得十分幼稚,触犯了危机公关中的几大忌讳,与自己作为一个国际性顶级品牌的形象极不相称。

    一家国际著名公关公司的总监,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采访时,非常谨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这是一个完全失败的案例,“危机公关中的几大忌讳,奔驰已乎都犯了。”3月25日,奔驰也终于对它的失败公关做出检讨,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麦基乐承认:“与客户沟通缺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