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期望效应与工作成就(2/2)

的研究在不同的场景、用不同的实验手段、在不同年龄的个体身上发现了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或某个人有坚定不移的错误信念之后,就会不知不觉采取相应的行动,结果让原来的错误信念变成了现实,所谓“弄假成真”是也。比如说,你和你的好朋友都在一家银行存了很多钱,有一天,你的朋友告诉你,他听说这家银行要倒闭了,已经把钱取了出来,劝你也赶紧行动。你于是毫不犹豫地就把钱取了出来。然后你又把这个消息转告你其他的亲朋好友,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把钱取了出来,这个银行也就当然倒闭了。

    既然期望效应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管理中发挥该效应的积极意义就变成我们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七十年代电脑还是少数白领能够操作的机器时,曾经有一家美国公司的副总作了一个试验。他在公司的清洁工里挑选了一个黑人,并坚信他有能力从事与电脑有关的工作。他让他放下扫把,送他去电脑培训班学习,并给他一部公司的电脑由他练习使用,结果三个月后这个清洁工就“乌鸦变凤凰”,成了公司出色的电脑操作员,彻底扔掉了与扫把为伍的工作。由此可见,管理人员对员工的积极态度对发掘员工的潜力有多么的重要。相反,如果在管理人员的眼里,员工都是无能的庸碌之辈,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去积极创造条件寻找机会培养和发展员工,这样长此以往,即使原来优秀的员工都可能变得庸碌起来。就像罗森塔尔研究中被标上“无发展潜能”的学生,原先优秀的那些也被老师的低期望“毒害”,而变得平庸。

    期望效应在自我身上同样起作用。在能力相似的情形下,那些对自己充满信心、坚信自己能成大器的人在遇到挫折和打击的时候的态度和反应与那些对自己不抱期望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隐隐之中总有成功的期待,因而能卧薪尝胆、坚持不懈;而后者则会选择放弃,泡在酒精里,烂醉如泥,不能自拔。最后谁成功谁失败不言自明。同时,对人生有积极态度的个体(阳光人),其身体的生理状况也会比对人生消极阴暗的个体要健康许多,他们的免疫系统更健全,病菌更不容易入侵他们的身体。这在医学上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

    为什么我提倡始终用积极的眼光看人看己,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原因就在于此。真心地相信自己,真心地相信他人,最后收获的就是你所期望的工作成就。

    2005年9月于美国西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