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5章 管教孩子的误区(10)(2/2)

是好孩子”,作为家庭教育的主线、贯穿从孩子刚刚懂事直到成人的整个过程,殊不知“听话”教育的结果是极大地制约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另外,对孩子进行的听话教育,还是造成我国青少年自理、自立、自主、自强思想淡薄,生活上过分依赖父母的主要原因。它销蚀了儿童的勇敢、好奇心和灵气,实质上就是对儿童个性的压抑。

    经专家研究证实,两岁的孩子已经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中国的子女教育中心是让孩子服从父母,一切事情由父母做主。而西方国家则完全不同,他们的教育目标是着眼于孩子的未来,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自主、自强思想。两种教育态度造成了两种不同的效果。

    无论是中国孩子还是美国孩子,他们所将要面对的都是同样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未来社会。另外,塑造听话的孩子还必须有训练孩子听话的措施,正像鲁迅先生所说的“终日给予冷遇或呵斥,甚至于扑打”,塑造的结果自然是“使他畏缩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因此,听话教育还容易造成儿童屈服于强暴,成为胆怯、懦弱的社会弱者。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必然是思想软弱,缺乏主见,平庸无能,习惯于被安排,遇到变迁就徘徊,遇到挫折就沮丧,自立精神和应变能力都很差。

    有个居委会对500户家庭的调查表明:没有一个家长愿意支持自己的孩子有冒险精神。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说,长期压抑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探索能力和坚强的个性,会造成孩子羞羞答答、畏畏缩缩、胆小怕事等性格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