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家,孤绝的城堡(1/2)

    房屋是古人寻求御寒的栖息所,往后的发展却越来越背离了初衷。今人计较房屋的大小,并不是从温暖着眼,而形成了一种须臾不离的依赖,并累及人自己。

    人在流浪之途,并不依赖皇宫华殿,只要一间茅屋就会感到温暖;而家居的过于讲究,反倒让人感到比屋外多了一层寒冷。一间房屋,内里演绎了多少的生离死别和悲欢离合,都是需要人去承受的。家居再华贵,也要有人去住才能叫房屋。因为没有人气,再好的房屋连猪棚马圈都不如;因为没有生命,宅基所占之地早已面目全非,无法想象其原有的生气流动。由于喜欢自然的风餐露宿,便对房屋寄予了人为感**彩。

    人和房屋成为一体,这就是最基本的家之观念,无论你去什么地方都要回家,并相互提醒,别忘了家。

    什么是家乡?除了亲属以外,无外乎就是那几间房屋,如果你多年以后回到了家,往日的老屋被新居所替代,你的乡情肯定就会大打折扣。

    对房屋的眷念是国人沉重包袱的一种。轮到天灾**,对房屋的情感更加浓烈。洪水把房屋淹没,人们便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政府的救济首先便是以重建家园取悦于灾民,但新建的家园多少有点不值得那么留恋,这就是国人的家居之情。又如一间房屋因人之相爱而成爱巢,因为背弃视之魔窟。想建立新生活又难以舍弃过去的那份残忍,爱巢也罢,魔窟也罢,倘若这房屋比较简易,可以拆掉,对忘掉过去终有好处。因为无论是爱和仇恨都需要忘却,人总是不断地去寻找新生活的。房屋之于家庭,有如两人搭伴需要一个章程。房屋没有了或过时了或漏了,如这个章程不能遵守或已经不适用了一样,这类如国人之于房屋的感情,是国人对人不信任和对外在事物过分依赖的惰性,很容易对物体发生感情,便陷于泥淖难以拔足的危境。

    还没有打点行装,便有离井背乡的悲凉从心头汹涌而起。英雄归途遥遥无期和衣锦还乡都是因为有那一间老屋,这就是国人的虚荣沃土。项羽的不肯过江东就是这种虚荣心所致,虚荣的脆弱之弦一旦崩断,命也就泣归黄泉了。

    生死和房屋在一起,是国人的惨烈,这房屋形同墓穴。

    倘不论洋人的屋居概念,视迁徙搬家如平常事。而观乎当代之发达地区和人种,多为曾经迁徙流浪之后代。所谓南方经济发达,其对房屋的概念已经大谬不然。对房屋之栖身之所的回归,基本上淡薄了家乡观念。北方到处是外乡人,是南方人之缺少黄土老屋的感情所致,既没有乡情之逼迫,便非常轻松,处处安家便处处温暖。处世为人便没有北方人的沉重和多虑,宁愿受穷也舍不得离开家门。似乎这些南方人都没有家似的,这是对家居的认识不同。

    南方人自信自己能创造温暖,而不寄托于一片一瓦的房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