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完成大学教育(2/2)

的工作单位的人发现他的水平不只是高中毕业,于是他拿出了本科毕业证书,同时由于他工作表现好,单位就给他升了职。干着干着,老总发现他的水平好像还不止于本科,于是他又拿出了硕士毕业证,这一次他升任了副总。

    虽然现在社会上比较挑剔的学历要求开始从“本科毕业”向“研究生毕业”看齐,你也可以有了工作基础以后再去读。35岁了如果还没有踏上过社会,你想什么时候开始?再从头做起,慢慢累积工作基础,慢慢开始储蓄和准备生活基础,你还打算要正常富足的家庭生活吗?

    留恋学校是一种病,在校园里呆久了是会上瘾的,呆得越久你就越不能离开。好像得了软骨症一样,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恐惧。只想在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一下,脱不开文化的、让人感觉温暖的小圈子。家就住在学校附近,将来有了小孩也可以在教育质量优秀的附小、附中上学,真是一个温暖的大院呀!人寻求集体庇护与安全感的趋向是天性。就像以前的单位虽然挣钱不多,但是提供班车,每天早上把你从家接到单位去,晚上再送回来;中午在单位饭厅吃饭。你可以跟社会不接触。炎热的夏天,坐在带空调的班车里看着公共汽车站上挤满了焦急、疲惫的等车的人,你会觉得庆幸。一旦换了工作,第一天自己走出去乘车的时候,简直手足无措,在大太阳底下拥挤的人群里,简直觉得自己喘不上气来。奔波惯了,就觉出自由的好来了。现在这个社会就是一个越来越没有“组织关照”的社会,大家不用再挤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生活,温暖却琐碎;一个人游走世界,迈出第一步需要勇气,然后就变成让人羡慕的潇洒和精彩了。

    谁在考研

    考研究生的浪潮在最近几年里一年比一年热。一方面是因为经济不景气,企业大批的裁员以及新毕业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外一方面,工作以后的人多半都会有重新回到校园的憧憬吧,不管是不是会真的实施。回想起学校来,梦里都是绿的柳树、红色桃花、读书的草地上温暖的阳光,忘记了同样也不单纯的校园竞争。

    到底都是谁在考研?

    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考研的人不值得提倡。就像一位无奈的“读书专业户”在网上发表文章感叹的:“三年前,我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考研;现在,恐怕又要因为还是找不到工作而考博士了。”这样一年一年地逃避现实,只会变得更加恐慌。如果考上了博士,真应该坚定走学术的道路,打定主意在校园里混一辈子。再摇摆不定,博士毕业就更麻烦了。叫你去小破公司当个小职员,一千五百块一个月让你站着你不敢坐着,更不知道一张老脸往哪儿放了。如果打算工作,再痛苦也要继续找工作,起点低一点也不怕。没有开始,就永远没有发展。

    有一部分念研究生的人目的十分明确。他们念MBA或者别的短期课程,一定要拿到那张证书,而且决不会放弃自己辛苦打拼来的工作基础。一到周末,学校里总是停满了小轿车,都是开车来上课的MBA们的。做比较自由的文字工作的人,有的也会回去考个硕士、或者博士念念,考上了也不会耽误赚钱。不但娱情娱志,新的学习还可以大大提升层次、也会开拓思路;而且更高的学历为将来多开辟了一条出路,可以继续做文字工作,也可以就此转行做教师。

    幸运的女性,如果有能干老公的财力支持,可以回到校园里去选一门课程念念。这样可以比较优雅地度日,家务杂事都交给保姆去做;也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成就感。还有的人,35岁以前就赚够了“养老金”,现在社会是有这种人的,生活可以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怎样就怎样,重回大学念书是一个好消遣。最好是选一个冷门的,自己一直心向往之的学科,因为现在不用再考虑庸俗的赚钱问题呀。这样的生活真是美好呀,重新回到朝气蓬勃的气氛中间,感觉还像**点钟的太阳,前途一片光明,保证你不再有虚无的幻灭感。当然,如果有这样随心所欲的条件的话,去欧洲某个小大学,选一门课程念也很不错,据说“游学”三年后回来连气质都会变得“更上一层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