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

    一将功成万骨枯;沉舟侧畔千帆过。活着的就是美丽的,活着就是最大的成功。我们相信这是幸存者的感慨,也是失意者的追悔。

    应该说,我们的企业、企业领导者绝对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中国经济二十多年来持续高速的增长,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个奇迹。但时代繁荣的背后,企业赢利生存却变得越来越艰难,这也成为不争的现实。但不管怎么样,企业家的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寻找企业生存之道,也就是德鲁克所讲的企业家的最低使命:保全公司。企业家首先必须明白,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走得更远。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古人说,不光居安,还要思危。为了增强企业发展能力,企业需要不断增强企业的危机意识。企业是否具有危机意识,关系着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一个组织越是满足于过去的成就,就越容易忽略竞争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危机意识。缺乏危机意识的企业其变革的意愿就越小、变革的能力就越差、转换核心竞争力的动力就越不足,也就越可能在竞争的洪流中遭受挫败。所以,我们的企业应时刻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意识。

    据调查,在世界500强企业名录中,每过10年,就会有13以上的企业从这个名录中消失,或落魄、或破产,在总结这些企业衰落的原因时,人们发现,春风得意之时正是这些企业衰落的开始,因为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忽视了危机的存在,忘记了产品开发以及经营管理的超前性。

    我们看到,在世界500强中长期站住脚的企业,则对危机意识有着另一种深刻的认识。他们即使在企业发展很顺利的时候,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危机意识:

    在德国奔驰公司董事长埃沙德·路透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巨大的恐龙照片,照片下面写着这样一句警语:“在地球上消失了的,不会适应变化的庞然大物比比皆是。”

    英特尔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葛洛夫有句名言叫“惧者生存”。这位世界信息产业巨子将其在位时取得的辉煌业绩归结于“惧者生存”四个字,足见安德鲁的忧患意识。

    通用电气公司前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说:“我们的公司是个了不起的组织,但是如果在未来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就将走向死亡。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时候达到最佳模式,回答是永远不会。”也正是因为洞察到变革的必要,韦尔奇提出了企业也要居安思危的观点。

    百事可乐公司的负责人韦瑟鲁普在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反而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