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前言(1/2)

    本来,生老病死,乃天理常规;优胜劣汰,均属正常现象。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要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危险,没有必要值得我们这样关注。但是,现在的情形却有所不同:近来一些企业的失败和遭淘汰,不再是以相对分散的形式出现,而是表现得比较集中,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形式上,都好像滔天的巨浪一样,滚滚而来,让人心惊胆战。

    联想过去中国企业已经经历的两轮淘汰,让我们由衷地感到一种担忧和恐惧。1993年、1994年,经济“软着陆”淘汰了一批暴富企业;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也使得一些企业被淘汰。面对这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们是否能够逃过这生死一劫?

    随着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本来是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一样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大发展、世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及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提高了经济增长的效率,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发展空间的最大化;但也导致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同时对产业安全、金融安全等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因此,有人说,经济全球化更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剑,稍有不慎,就会头破血流。

    跨国公司就像“总包工头”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分配资源。中国市场也必然成为跨国公司、巨头的必争之地。在这场竞争中,一方面是经验丰富、老奸巨滑并以几十亿元资产为计算单位的跨国公司,他们历经多次经济危机,非常熟悉游戏规则和生存的技巧;一方面是本来就不够强大的中国企业,即使自认为“成熟”的企业在他们面前却也显得那么渺小。但是,不进则退,适者生存的道理适合于任何领域。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被拉到前台同外资博弈,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可想而知。正如专家们的比喻一样,“中国企业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