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麻烦制造者(1)(1/2)

    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辉瑞不断在挑战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彰显其强硬态度,它究竟如何赢得中国市场?

    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至今悬而未决。自2005年3月一审结束之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至今仍然未对“辉瑞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否决万艾可专利”官司做出判决,而就万艾可专利的讨论和审理已经持续了9年时间。“我们对此案孜孜不倦的追求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确认——辉瑞这样一个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公司,它在中国需要一个透明的、可以预测到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在那场持续近5个小时的庭审结束之后,辉瑞中国区总裁高安博说。

    这是一场不断升级的“战事”,2004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取消了万艾可在中国的专利权,这意味着众多仿制药厂可以合法生产此类药品,9月,辉瑞因此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告上北京一中院,在这场诉讼未决之时,辉瑞再次将争端延伸至“财富”论坛的会场——辉瑞公司副董事长杰弗瑞·肯德勒(Jeffrey B.Kindler)在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了一番称赞之后,话锋一转,称“全世界有2/3的假药来自中国市场”,落座一旁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马上给予了回应。

    这场官司正演变成为中美知识产权的“风向标”事件。《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如果辉瑞失去万艾可的专利权,美国和欧盟可能会通过关税手段对中国制药业实施报复,而美国商务部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Carlos Gutierrez)在2005年6月份访华的时候甚至暗示,若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上未能取得进展,则可能引发贸易战。

    辉瑞的理由很直接——商业利益。“专利对制药公司就像是一个很陡的悬崖,失去专利保护无疑于跌下悬崖。”美国英杰生命技术公司项目发展经理张业炎说。2004年,辉瑞全球销售额为525亿美元,过去5年间,销售额增长了近1倍,在默克这样的老牌制药企业日益没落的时候,辉瑞依靠研发新药控制专利而迅速崛起成为医药界的新领头羊。以全球畅销的万艾可为例,2004年,其全球销售额为17亿美元。

    然而,如果就万艾可官司断言辉瑞在中国缺少知识产权保护亦有失偏颇。就大环境而言,知识产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地域属性,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迅速发展的知识产权体系仍然处在完善之中,辉瑞难以超越此框架;而就辉瑞而言,知识产权本身是私权,由企业自己来维护,而辉瑞延长专利权有“动用公权维护私人利益”,即“过度滥用知识产权”之嫌——即使退一步来讲,“辉瑞的万艾可专利当时给的就勉强,现在取消也正常。”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位官员称。

    辉瑞如何在中国市场前行?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辉瑞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10亿人民币,而预计到2010年,中国医药市场总销售额将达到600亿美元,而且有可能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药物市场,这是一个让辉瑞无法放弃的市场。而另一方面,在其看来,中国薄弱的知识产权体系又令其举步维艰,以万艾可为例,万艾可在美国上市的第一个季度就销售了4.09亿美元,而在中国的销售额不及0.5%,而如果进一步取消这项专利,大量的仿制药产品被带到海外市场将彻底打破辉瑞在这一领域的统治地位——而万艾可是辉瑞众多产品中的“现金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