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与狼共舞(1)(1/2)

    正当国人的品牌意识日益增强之际,一大批中国名牌商标却正在退出或失去自己的市场。洋品牌长驱直入,民族品牌十万火急。

    在医药市场上,外国品牌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挤占着中国品牌,在饮料市场上,中国当年的八大名牌碳酸饮料的品牌厂家,只有健力宝硕果仅存。大批的化妆品、洗发用品,洋品牌已经占了四分之三的市场,家电还有汽车等产品的情况,恐怕更是不容乐观。

    这些国产名牌商标交易有以下鲜明的特点,首先是商标的流向大多是外资、合资的企业。其次是交易的方式大多是买断或独占许可,第三是买主拿到这些商标之后并不是积极地使用他们,而是束之高阁或是很少地宣传使用。大量使用广告或花巨资宣传的仍然是洋商标,这样以来被合资的中国名牌商标就逐渐地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外资吃中国名牌商标,可以说胃口是很大的,花色品种也在不断地翻新。比如说啤酒行业,世界最大的啤酒商美国的AB公司利用青岛啤酒公司股票上市之际买下了5%的股份,又斥资上亿美元兼并了武汉中德啤酒公司,生产百威啤酒;日本朝日啤酒公司从香港一集团的手中买下了北京啤酒厂、邢台啤酒厂的控股权。洗涤行业名牌也是外嫁成风。1995年公布的10个名牌精品已经有六家走上了嫁接的道路,而且其中的5家被外方控股,目前我国洗衣粉最出名的白猫、高富力品牌已经移手外商了。北京日化二厂合资之后的产品,也变成了熊猫宝洁,广州浪奇变成了宝洁浪奇,老品牌只有活力28在顽强地抗争。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化妆品市场,在化妆品市场上国产名牌更是少得可怜。在北京西单商场化妆品专柜上琳琅满目的摆着37个品牌,其中35个品牌不是进口或着外资的洋品牌就是合资商品,像飘柔、海飞丝、诗芬、雅倩、力士等挤满了化妆品的柜台,真正属于国产的只有北京三露厂生产的大宝、上海家化公司的霞飞等。一位商场营业员说:如今合资品牌已经压倒国产品牌,国产品牌很有一些孤独之感。国产电器名牌商标也在纷纷地改换着门庭,1995年的时候,安徽扬子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的博大西门子家用电器公司签订了合资组建安徽博西扬子制冷有限公司的合同。按照合同的规定,扬子集团有限公司在冰箱、冰柜上的扬子商标将以96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合资的企业,转让的期限是50年,50年之后无偿地转回扬子集团公司。鉴于以往的经验,有关人士担忧说这种合资企业在以后的经营当中可能大量的使用西门子和博氏的商标,而我国著名的扬子商标将被打入冷宫,不用或很少使用。这样一来50年以后的扬子商标,也许早己被人们遗忘了。

    外资为什么对中国名牌商标有如此大的兴趣呢?发达国家的企业向国外投资有种很高明的策略,那就是先输出产品,后输出资金,最高阶段是输出商标等无形资产,而商标的输出是最合算的,这种投资方式可以使他们充分地利用别国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仅凭商标就能享受丰厚的回报,而实行这一策略的重要步骤就是吃掉有竞争力的商标,吃的方式又以购买为多。这样既可以占领市场,又可以除掉竞争对手。

    国内的企业与外商合资,无非是借外方的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然而最近一个时期,国外的一些大公司跨进国门之后专门找同行业的知名企业洽谈,合作的方式由原来的技术、设备的引进,变为了外方控股、收购、兼并,相当部分的企业商标既不作价也不合用,合资之后完全采用了外商的商标,使国内原有的商标因为没有任何的产品而被架空,价值不低的无形资产变得只剩下一张商标注册的证件。

    失去名牌意味着失去自己的市场。邓小平同志早在南巡谈话的时候就明确指出,我们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长虹电子集团原总经理倪润峰提出:进入21世纪我们靠什么呢?要靠像样的产品,像样的牌子,这样才能进入市场,因为市场也可以看作是有限的资源。在有限的市场资源条件下,谁占多少份额,就得靠牌子来取胜了。

    1991年,中国最老牌化妆品企业上海家化公司以2/3的固定资产与美国庄臣公司分资建立上海庄臣。上海家化将自己拥有的商标“美加净”以每年1200万元的转让费租借给合资企业使用,期限30年。然而,美加净合资之后被外商打入冷宫、束之高阁,而上海庄臣倾尽全力打造自己的新品牌“洁诺”,每年广告费投入达7000万元。而合资之后“美加净”遭遇冷藏之后销路直线下跌,从6000万支下跌到2000万支。

    上海家化人心痛了,也觉醒了。总经理葛文跃毅然决定赎回牌子。1995年4月,他们以放弃每年1200万的商标转让费的代价,使美加净、露美两个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