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企业共通的潜规则(2/2)

些朋友读自考,上周末MBA班什么的,自个上也就得了,用不着拿出来当做自己好学上进的光荣事迹到处宣传。讲多了,老板或许心里就有意见,是不是我这里庙小留不住你这尊神啦?那我得考虑有人顶你的岗位了。



    一个好学不倦的人,遇到心胸不那么开阔的上司,说不准就认为既然你把心思都用在读书上了,工作一定不会用心。如果上级有了这个印象,那你注定就是疑人偷斧中那个被疑的邻居了。



    小陈天生好学,经常拿最近又在读什么什么书到公司去讲,工作业绩也不错,比许多同事还强一点,但老板总说他工作还不够努力,可以做得更好。开始他以为是勉励,是重视他,还很有些高兴,久了不免疑惑,不知道哪里还要做得更好,哪里不够努力。有一天老板再次听到他讲正在读什么管理名著,深受启发的时候,说了一句:你把公司的业务资料跟工作相结合多读几遍,收获也会很大。他才恍然大悟,老板是觉得他那么好学,心思大半放在学习上,工作自然不够努力了,如果他把学习的劲头都放到工作上,岂不是会做得更好。



    这种老板逻辑,还真不能算错。虽然实际情况未必如此,有些朋友考试并不是为了跳槽,结果证书拿到跟没拿一样,加薪提拔还落到不如你学历高的人身上,甚至老板眼色还不如以前亲切。郁闷之余大发牢骚,恐怕祸根是自己平时埋下的。学习和成长是必须的,但别把自己弄成个不务正业,空闲时间很多的反面典型。



    四、企业允许创新,但不允许高风险的创新。有太多的书籍,都在讲述伟大的企业如何依靠创新而迅速从小公司成长为巨无霸。创新意识如此受重视,所以很多职场中人都希望运用创新,既为企业谋利,也为自己谋得更高的权力、职位和薪水。这种想法没错,但要记住,创新并不等于冒险。除了初创的小企业,面临生死敢于放手一搏,一般的企业都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而且,即使要赌,也是老板下决心,绝不允许员工擅自去赌。研究一下那些鼓励创新的企业就会知道,它们有着细致的防范风险的措施。比如3M这样以创新著名的企业,允许员工用一部分公司资源和时间去做个人感兴趣的事。但我们要明白,这些事占用的公司资源是非常小的,而且失败了也无足轻重,既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也不影响未来发展,而成功了则企业获益非浅。许多人提出自以为大有利于企业超常规发展的妙计,却得不到老板认可,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风险评估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只有站在企业和老板的角度去思考,你才能在职场顺利上升。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规则与文化都不会一成不变,要睁大眼睛去观察风向,最先一批把握风向的人,往往在变化中胜出。就像前面故事中的小李,从老板的邮件与衣着,敏锐地发现游戏规则有了小小的变化,他跟上了风向,所以在变化中抢得先机。或许是中国人自古都太含蓄、太谦虚,同时又总是担心新规则的实施会引起反弹,所以所谓的“吹风会”、个别谈话、小道消息、谣言,等等,就应运而生,这些往往就是新规则的起始状态。



    一家跨国企业,初入中国市场时急于打开局面,营运出身的总裁便恭敬地外聘了一位销售副总裁。在他的带领下,几年间公司业绩连年翻番,走上自我扩张的良性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总裁召开了全体员工会议,在充分赞扬了副总裁的贡献与销售部门的成绩之后,指出面临业绩的急剧扩张,内部营运支持已经不能跟上形势,公司今后重点将放在内部支持系统的整合强化上。员工们都觉得总裁说得非常正确,但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不知从哪里开始传出小道消息,说总裁因不懂销售,在高层会议上常被副总裁反驳,总裁以前要借重他的能力而隐忍不发,现在业绩既然已经没问题了,就要下手了。消息无法分辨真伪,但在一系列的内部调整之后,销售副总裁因“个人原因”离职而去。



    所以,我们要时刻记住沃伦·巴菲特的名言:“如果玩纸牌五分钟了,你还不知道谁是傻瓜,你就是那个傻瓜。”这句话对于认不清自己所在企业的亚文化与潜规则的朋友,大概尤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