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序:换个脑袋去上班(1/2)

    天下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活着。

    这对古人今人大概都不例外。

    很多人活得十分卖力,搞科学的要当爱因斯坦,搞实业的要当比尔·盖茨,搞文学的要当托尔斯泰,搞电影的要得奥斯卡,即使野心没这样顶级的大小人物,也都各自在自己的梦想驱使下玩命,结果,除了可能各小有成功外,更多的是心力交瘁,苦累不堪。无尽的烦恼、过度的焦虑与各种疾病缠身就是写照。四五十岁乃至更年轻的人猝死在工作岗位上并非罕见。

    这种活法肯定是本末倒置,把自己放到了地狱里。

    有别的活法吗?

    有人说该放下一切名利,像古代禅僧躲到山里与世无争,图个自在。

    且不说放此话之人空口说说躲不到山里去,即便真如此,莫非躲进深山老林就能洒脱自在吗?

    过去禅僧躲在山里,大多也并非终日兀兀枯坐。

    一个禅寺里少则百人多则千人,也都在忙碌劳作。除了方丈、首座、监院这样一些担任领导的和尚,分管库房有库头,管水有水头 ,管火有火头,管菜有菜头,管浴室有浴头,整个是劳动生产的大集体,一敲钟都扛锄下地。中国禅宗史上著名的百丈和尚到了高龄,还每日下地锄禾,“作务执劳,必先于众”。别人藏起他锄头让他休息,他便不吃饭,此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看来,真正的快乐自在,不是不劳作,而且可能还是很勤劳的劳作。

    这里真正的人生三昧【1】是什么?

    有人问一位禅师他如何修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