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7节 投资于你所了解的范畴(1/2)

    股票天使

    和同样在华尔街飞扬跋扈的金融从业者们相比,温文尔雅,甚至有些腼腆的彼得·林奇,实在可以算是个另类:永远一丝不苟的满头银发,对妻子始终如一。

    可是这些都抵消不了他那简直有点令人恐惧的对股票市场的敏锐观点。他绝对是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资组合经理人,是麦哲伦100万共同基金的创始人,是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聚财巨头。

    惊人的成就使林奇名满金融界。美国最有名的《时代》周刊称他为“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则称誉他是股票领域一位超级投资巨星。彼得·林奇从事的投资经营中,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凡,并以“股票天使”自居。

    只要谈论起他热爱的股票,他马上会一反常态,两眼放光,滔滔不绝,妙语连珠。

    林奇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对篮球的贡献。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一是把投资或球赛变成一种艺术;二是处于颠峰状态时,毅然地宣布退休。很多人都认为巴菲特和林奇是现代社会最伟大的两位投资家。连同索罗斯一起,只能用“天才”这个词形容他们。但是,如果选择谁是最完美无缺的,整体来看,只能选彼得·林奇。因为他的人品可称第一;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在华尔街是个“神”级人物。还有一点让人钦佩地是,他知道什么时候退出,回归家庭。

    彼得·林奇于1944年1月19日出生于波士顿。父亲曾是波士顿学院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

    10岁那年

    父亲因病去逝,全家生活从此陷入困境。彼得·林奇不但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不得不找兼职,以补贴家用。

    中学期间

    彼得·林奇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这份工作对于彼得·林奇来说太理想了,球童工作一个下午比报童工作一周挣得还多;在球场,彼得·林奇还能从高尔夫俱乐部的成员口中接受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

    读完了中学

    他顺利考入波士顿学院。即使在波士顿学院学习期间,林奇也未放弃兼职球童的工作,他还因此获得了费朗西斯·维梅特球童奖学金。

    大学期间

    专门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更多的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重点地专修社会科学。

    当球童的小费似乎还相当可观,林奇不但靠球童挣的钱和奖学金支付了学费,而且在他进波士顿学院的第二年就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他从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这种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升。随着这种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一点一点地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凭借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攻读研究生时

    他利用暑假期间,在富达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

    富达公司在美国发行共同基金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它犹如各投资公司中的圣殿。能在这样的公司实习,对于彼得·林奇来说,无异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在富达公司,林奇被分派做企业调研和撰写报告的工作,负责对全国造纸业和出版业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

    这份工作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

    获得MBA证书后

    在军队里度过了规定的两年,他被派往韩国服役。由于汉城当时没有证券交易所,在此期间华尔街发生的挤兑使他在缅因糖业公司股票上的投资遭到了损失。

    退伍之后

    富达公司给他提供了一份永久性的工作。起初是金属商品分析师,干了几年的分析工作之后,1974年,林奇升任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

    8年之后

    1977年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主管。虽然林奇在接管麦哲伦基金时,资金仅有2200万美元,其业务也仅局限于几家较大的证券公司中,但这至少可以让林奇按照自己的投资理念去施展自己的投资才华。从此他便走上了投资的道路。

    林奇是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对其所做的一切显示出一种着了魔的狂热。也许在投资界没有人比他工作更努力,也没有人比他阅览所及的范围更广。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每年要旅行16万公里的路程进行实地考察,此外,每年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交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地打电话。

    许多非职业的投资者把自己想像成福尔摩斯那样,呆在他们的俱乐部里,不允许任何人进来交谈,而是通过阅读和思考来破案。这些投资者认为只要他们坐在放有电视屏幕和事件记录资料的桌旁,做充分的工作,然后“美元就会滚滚而来”!

    其实,事情并未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