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提速也要有条件?(1/2)

    4提速也要有条件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谁快一步,谁就是赢家。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说:微软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速,走到别人的前面去。  这一点上,在与网景公司的对抗中的到了具体的体现。  1995年8月8日,网景公司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其引人注目的原始公开股票在发行第一天就从28美元涨到了58美元,使Inte股票行市呈现牛市走向。公司成立后18个月,董事长克拉克便成为亿万富翁。而盖茨直到微软公司成立12周年的时候,才达到这一里程碑。  网景公司所赢得的远不只是华尔街的一批追随者。它在网络浏览器方面取得了微软式的统治地位,获得了与那些在经营中一贯处于获利地位的客户们签约的机会。这些公司正使用网景公司的服务器程序建立其网络地址。与此同时,整个电脑王国因为太阳公司的Java软件而变得充满生气。这一软件使得通过Inte改变程序或网络页面成为可能。这一体系所导致的威胁在于有了它,Windows在环球网上的地位将变得无足轻重。  仅仅两年,在网景通信公司和太阳微系统公司的带领下,一群电脑和软件公司将Inte变成事实上的信息高速公路,不仅震动了电脑业,而且使其他工业也发生了变化。网景公司创始人之一兼董事长吉姆·克拉克(Jim  Clark)说:“将被彻底改造的产业,包括广播、出版、软件、金融、购物、娱乐,乃至电子消费业……这是一场深刻的变化。”  网景这一首先开辟浏览器市场的公司大干快上,一举成为硅谷蓬勃发展的Inte业务公司中富有活力的旗舰,拥有几百万用户和几十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使用其王牌浏览器“导航器”的用户达85%。  看到对手拥有了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争强好胜的比尔·盖茨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决定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  于是,比尔·盖茨动用了微软所有的资源,包括14亿美元的研究开发资金、2万名员工以及众多的软件用户。这庞大的阵势让人生畏。也许人们并不知道,当人们争先恐后下载“导航器”时,微软只有4人在开发自己的浏览器,现在已增加到600人——几乎与网景创建之初用的人数一样多。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比尔·盖茨为了打败对手,真是有点“豁出去的味道”。  不久,微软头一排轰向网景的重炮就是“探险家3.0”(IE3.0),它与“导航器”相比,在功能上毫不逊色,在价格上却低出许多——用户可以免费从环球网上下载。推出后第一周,下载统计就已突破100万次。目前,微软股价上升了50%,而网景却比去年下降了1/3。  为了彻底击败对手,微软紧接着又推出了IE4.0,IE4.0与Windows′95紧密集成,使个人机与环球网结合得天衣无缝。微软吹嘘它将是“最好的PC,最好的Web”。  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服务器方面,微软在最新推出的WindowsNT操作系统上,安装了信息服务器Microsoftlls(Inte  Information  Server),免费供用户使用。这一软件的功能十分强劲,可以把普通的台式机转化为环球网服务器。微软的这一手真可谓毒辣。  如果你还不清楚微软力图怎样取得压倒性优势,了解一个数字就明白了:1997年微软投资20亿美元进行研究开发,这一数目是网景年收入的6倍。微软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占总收入的23%,而其他竞争对手能拿出10%的钱用于同样目的就不错了。从风险投资家的角度来看,对于老企业,风险投资家更乐意把风险资本投向那些敢于大量投资于研究开发的公司,因为大量的研究开发意味着潜在的技术和盈利场所,这也是风险投资家所追求的。从这种意义上看,微软意欲获得风险投资无疑易如反掌。  点滴智慧  微软之所以能战胜对手并走到对手的前面,是与它所拥有的技术、人才和雄厚的资金分不开的。  5平台不同规则不同  经营就像游戏一样,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  ——比尔·盖茨  在21世纪刚刚降临的时候,比尔·盖茨担当起了微软首席软件设计师的新职务。用他的话说:我要把大多数时间都用于我认为是最恰当的事情上——思考技术发展的趋向、筹划如何通过我们的软件和服务,使那些令人兴奋的新成果转化成为人人可以得到的、有用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如何把他这一宏伟的目标转化成现实?比尔·盖茨知道自己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如何让软件帮助你的设备相互间进行交流、实现最佳配置和自我管理?如何帮助它们看到、倾听并理解你的需求?如何帮助它们以适当方式向你精确地提供你所需的信息?如何保护好对你有价值的数据不被偷窃或窃听?  比尔·盖茨之所以选择这一新的平台来扩展公司的事业,并不是一时的冲动。  他说:我们用以构建的技术来源于我们研究人员长期的工作,他们一直在预测未来对软件的需求。我们在创建微软之初,我曾梦想建立我们自己的实验室,用以探索新的运算领域、新的用户界面、先进的编程技术、甚至研究可推进计算科学的基础科学。我一直羡慕那些著名研究室的工作,例如,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工业研究实验室——通用电气公司的“魔术宫”、贝尔实验室和施乐的帕罗·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