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7篇 军争(2)(2/2)

虎雄师,劫掠敌国物资,让士卒分享;扩张领土,赏赐有功将领;衡量敌我优劣,谋定而后动。

    总而言之,能懂得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兵道,就能获胜,而这就是军争的基本原则。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在“军政”这本古代军事书典上说过:

    “因为听不到声音,所以有金鼓;因为看不到影像,所以有旌旗。”

    金鼓与旌旗,都是统一士卒耳目(事实上是意志、行动)的重要工具。

    把耳目集中在同一个焦点上,意志就能统一;意志统一,就有了节奏了;有了节奏,攻守自然有序。这一来,勇悍者就不会独自前进,怯懦者就不会独自后退,这是指挥大部队的方法。

    部队征战时,两军为争胜而展开流血拼杀,战场上一定混乱;杀声震天,战尘密布,指挥调度就会有困难,因为命令很不容易确实下达。这时候,只好借助金鼓、旌旗下达攻守进退之令。由于金鼓声音低沉宏远,旌旗影像清晰能见,即使在混乱的战场上,也能很快地成为耳目的焦点,所以,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达成令行禁止的效果。

    但发号施令只是金鼓旌旗的消极性功能而已,它最重要的功能则是要统一节奏。

    大部队的人数一定多,人一多,成分一定复杂,其中有智有愚、有勇有怯、有贪有廉、有公有私……,不一而足。一旦上了战场,在混乱的场面中,若人人各自为政,依自己的本性面对战争,尤其勇悍者恃勇前进,怯弱者因懦而退。这一来就失去了节奏,没有了节奏,再大的军队也会是一群乌合之众,乌合之众决不会是一支胜利之师。

    要想让大部队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就一定要有严明的军纪,有严明的军纪才能统一意志。当攻击命令下达时,人人同步前进,死不旋踵;当撤退命令下达时,人人同步后退,决不贪功冒进。这一来,就有了节奏,在节奏的控制下,当攻击令起时,大家在同一瞬间共同施力,因为力量有了极佳的整合,所以威力能发挥至最高点,杀伤力也最强,致胜的机率也最高。反之亦然,当撤退或防守令下达时,人人一起收戈回防,不但防止了战力的不当损耗,也能在节奏的控制下,筑成铜墙铁壁。

    一支部队不管兵员多寡,若能做到齐进齐退,攻守有序,越能把团体战力发挥到极限。部队规模越大,自然战力越强,而其中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军令。在军令之下,无论贵贱贤不肖,违令必斩。当士卒知道军令的厉害之后,人人就不再有自我,只有团体,只有号令时,就算明知前进必死,也不敢不前进,明知后退必死,因而不致后退时,胜利就不在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