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篇 谋攻(5)(1/2)

    李信廿万军兵败 王翦六十万军破楚

    秦始皇(当时还是秦王)灭了韩、赵、魏,驱逐了燕王之后,把兵锋指向了楚国。

    秦国小将李信,少年英勇,曾经以数千兵力擒获始皇仇人燕太子丹。始皇很欣赏他,便问李信:

    “我想攻取楚国,以将军你的能耐而言,多少军队才够?”

    李信很有自信地表示:最多不过二十万人。

    始皇又问老将王翦,王翦说: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笑着说:

    “王将军真是老了,胆子都变小了;李将军果然是少年英雄,难怪有这样的豪言壮语。”

    便给了李信二十万大军去攻楚。

    王翦看到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也不多谈,告了病假,回家养老。

    没想到,李信居然被楚国打得大败,灰头土脸地逃了回来!

    始皇无奈,自己驾车去找王翦:

    “我估计错误,没采用将军的意见,让李信到楚国丢人现眼。我听说楚国都准备打过来了,将军虽然有病,但忍心弃我于不顾吗?”

    王翦回道:

    “大王若非起用微臣不可,我还是老话一句,至少要六十万人。”

    始皇同意了,王翦率六十军攻楚,大破楚国。

    六十万是二十万的三倍,六十万大军出动去攻敌国,一定是从边境边打边推进。换言之,楚国虽然也是不小于秦的大国,也不可能一接战,就空国以全部兵力对决,而是层层守护,步步接战。所以,客军在每次战役中,一定以优势兵力对弱势兵力,加上王翦高人一等的运筹帷幄,临机能变的智能,才能获胜。

    王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名将,没听说他吃过败仗。以王翦的能耐,以客攻敌时,都要以数倍优势兵力才能胜敌,在王翦之下的,就更别说了。

    倍则分之。

    二倍于敌人以上的兵力,就要采分化战术。

    分的意思是分散、分化,也就是把敌人的一体性分解、分化,这一来,力量自然转弱,胜率也就提高了。

    孙子兵法中,有一个极重要的概念:

    以老虎打绵羊。

    意思是说,以我之最强点攻敌之最弱点。所以,在原则上,决不打势均力敌的仗,因为这会两败俱伤。

    当我方占有十倍以上兵力优势时,已经是老虎了,再以这个强大的力量施压逼降(十则围之)绵羊,即使是老虎,也要以不战而屈敌为首要。

    五则攻之,包围战人数不足,但在数量上还是绝对优势,就直接打了。

    只有二倍的兵力,优势就不是那么明显了,但至少是老虎对花豹,虽然胜率还是大,可花豹虽没有老虎强,多少会有点反击能力,不怎么符合全胜的原则。所以,有必要开打之前先弱化敌人,把敌人从花豹变成狗,甚至绵羊。

    老虎对决绵羊,那就赢定了!

    这就是所谓的“倍则分之。”

    拒绝分化战术 陈余兵败井陉

    楚汉相争期间,著名的井陉之战,陈余对决韩信,陈军实际人数六至八万,韩军不足三万。在倍数兵力下,陈军军师李左车还是不主张硬碰硬的决战,他提出了一个分化韩军战力的打法:

    “来到井陉的必经之道,非常狭窄,车辆不能并排,骑兵不能并行,这一来,部伍会拉得很长。为了维持行进速度,辎重车一定摆在最后面。我愿意领三万人马,从中将韩军和辎重、粮车截成两段,没有了粮食和重武器,他前进不能战,后退逃不了,荒郊野外的,也不可能抢掠补给。这一来,只要十天,我就可以将韩信及其副将张耳的头奉上。”

    李左车献的就是分化战术,方法是把敌军人马和物质分开。军队没有物资,战力自然弱,加上又被前后阻截,战力又下一层,这一定能提高己方胜算。可惜陈余不听,最后兵败身死。

    敌则能战之。

    如果双方势均力敌,要有足够的谋略与之对战。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都是优势兵力下的